本文目录一览:
买椟还珠是什么意思
买椟还珠,读音:mǎi dú huán zhū,原意是买来装珍珠的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买椟还珠是一个贬义词,与它相近的词语有:反裘负薪。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基本信息
买椟还珠
[ mǎi dú huán zhū ]
基本解释
椟:木匣;珠:珍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详细解释
1.【解释】:椟:木匣;珠:珍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2.【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3.【示例】:不善读书者,昧菁英而矜糟粕。~,虽多奚益?改用白话,决无此病。◎清·裘廷梁《论白话为维新之本》
4.【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典故
买椟一个盒子,也就是椟,用桂椒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气扑鼻,在盒子外面点缀上玉珠和玉片,装饰上名贵的红色宝石,再填上翠鸟的羽毛,看上去精美无比。
楚人将珍珠放进盒子里,拿到市场上去卖,一个郑国人将盒子拿在手里看了半天,爱不释手,出高价买了下来。可是没走几步他又回来了,他将盒子里的珍珠取出来交给楚人说:“先生,您将一颗珍珠忘在盒子里了,我特意回来还珠子的。”楚人十分尴尬,没想到珍珠被精美的外包装“喧宾夺主”了,这就是买椟还珠故事的由来。
买椟还珠的寓意是做事都要分清主次不要混淆颠倒,不能太过注重外表,反而忽略了事物的本质。
买椟还珠是什么意思 买椟还珠解释
1、买椟还珠是一个成语,指买来装珍珠的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取舍不当,次要的东西比主要的还要好。在句中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2、成语寓意
郑国人两眼只盯在了精致的木匣上,竟然舍弃了珍贵的珠宝。可见,做事情必须主次分明,不能像买椟还珠的人那样,只注重事物的外表,看不清事物的本质。只有看清事物的本质,分清主次,才能取舍得当。成语原指买来装珍珠的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取舍不当,次要的东西比主要的还要好。
成语买椟还珠的意思是?
买椟还珠意思是买来装珍珠的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拼音: [mǎi dú huán zhū]
出处: 宋·程颐《与方元寀手帖》:“今之治经者亦众矣;然而买椟还珠之蔽;人人皆是。”
出处译文:当今的治经者也与众人一样,但是为了遮蔽买来装珍珠的木匣退还了珍珠的短处,人人都是一样的。
近义词:舍本逐末、本末倒置、反裘负薪
反义词:去粗取精
造句:读一本书必须吸取精华,千万别干买椟还珠的蠢事。
扩展资料
故事:
话说,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人,他得到了一颗夜明珠,别说这珠的光彩夺目了,就是看它的型号,那都是非常稀罕的。这楚人心想,如此漂亮的珠子,一定很值钱。于是便决定把这夜明珠给卖了。
楚人决定做一个精致的木盒,俗话说,好马配好鞍,越是好的东西越应该有一个精致的包装。为了卖个好价钱,这楚人找来了名贵的木兰,请工匠为他做一个木盒,想把这夜明珠放在盒子里。
没过多久,这木盒是做好了,可是这楚人左看右看上看下看,还是觉得有点不太满意,于是他又找来了桂椒香料,放在这木盒当中熏了三天三夜。三天之后,楚人打开木盒,一股沉香之气扑面而来。相比之前的盒子,那自然是提高了一个档次。
在反复地把玩之后,楚人还是觉得这木盒不够精致,于是又找来了工匠,在盒上雕了许多的花纹,并且在盒子的四周镶上了精美的翡翠。这一次,楚人满意了,于是将夜明珠小心翼翼地放到了木盒之中,带到了郑国,准备卖个好价钱。
这精美的木盒一露面就被很多人看上了,一群郑国人上前询问价格。其中一个人将木盒拿在手里看了半天,可谓是爱不释手,一番讨价还价之后,他以最高的价格,买下了这木盒。
可是这郑人拿着木盒走没多远,便又回来了,口中说道:“我说你这珠子放在盒里,是不是忘记了?我给你送回来了。”
这楚人看着手中的夜明珠,真是哭笑不得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买椟还珠
买椟还珠的意思
买椟还珠的意思是买来装珍珠的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取舍不当,次要的东西比主要的还要好。
出处:战国·韩非子《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椟,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译文:楚国有个珠宝商人,到郑国去卖珠宝。(他)用木兰香木(为珠宝)制作了(一只)盒子,用桂和椒所调制的香料来薰盒子,用美玉来点缀(它),用翠鸟的羽毛来连缀。有个郑国人买了盒子,却把盒里的珠子还给了楚国人,这个人可以说是善于卖匣子,不能说是善于卖珠子啊。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扩展资料
买椟还珠的近义词:
一、本末倒置
释义:比喻把主要的和次要的、本质和非本质的关系弄颠倒了。
出处:曲波《林海雪原》一二:“该简者你却详而不简,该详者你又简而不详。本末倒置,批评你还不愿意?乱弹琴! ”
二、舍本逐末
释义:比喻做事不注意根本,而只抓细微末节。抛弃事物根本、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枝节、次要的部分。
出处: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六回:“可见咱们天天是舍本逐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