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藉的读音是什么

láng jí 。

狼藉是汉语词汇,释义为乱七八糟的样子;杂乱不堪;声名狼藉(形容声名极坏);杯盘狼藉。

词语释义:

来自于: 教育部、国家语委主持制定的、2002年3月31日起实行的《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对338组异形词进行了规范,其中“狼籍”明确规定为应废除的非规范词形。

1、纵横散乱貌。

①《史记·滑稽列传》:“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舃交错,杯盘狼藉。”

②唐·元稹《夜坐》诗:“孩提万里何时见?狼藉家书卧满牀。”

③《东周列国志》第一回:“弓响处血肉狼藉,箭到处毛羽纷飞。”

④清·翟灏《通俗编·兽畜》:“﹝苏鹗《演义》﹞狼藉草而卧,去则灭乱。故凡物之纵横散乱者,谓之狼藉。”

⑤朱自清《背影》:“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⑥严春友《敬畏自然》:“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2.指多而散乱堆积。

①唐·陈子昂《上西蕃边州安危事》:“屯田广远,仓蓄狼藉,一虏为盗,恐成大忧。”

②清·刘大櫆《乞里人共建义仓引》:“故虽粟米狼藉,而终岁之用,犹苦其不给。”

③李二和《那一碧麦田一直牵扯我的记忆》:“院子狼藉不堪、草木丛生。我仰观星宿,听夜鼠锯齿窸窣、虫鸣和蝉唱,倒并不觉得有多么孤寂。房子虽破,但比起在家我和母亲住的屋子来总是好了许多,因为屋顶上不再漏土和漏雨。”

3.喻行为不检,名声不好。

①《后汉书·张酺传》:“﹝窦景﹞遣掾 夏猛私谢酺 曰:‘郑据小人,为所侵冤。闻其儿为吏,放纵狼藉。取是曹子一人,足以惊百。’”

②《旧唐书·刘崇鲁传》:“前日杜太尉狼藉,为朝廷深耻。”

③宋·苏轼《上神宗皇帝书》:“汉武遣绣衣直指,桓帝遣八使,皆以守宰狼藉,盗贼公行,出於无术,行此下策。”

④清·宣鼎《夜雨秋灯录初集·珊珊》:“邑之仕宦眷属,闻之咸不平,声名益狼藉。”

⑤李劼人《天魔舞》第十三章:“声名狼藉了,还有人要我教书吗?”

⑥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 王含 作 庐江郡 ,贪浊狼籍。 王敦 护其兄,故於众坐称:‘家兄在郡定佳, 庐江 人士咸称之。’时 何充 为 敦 主簿,在坐,正色曰:‘ 充 即 庐江 人,所闻异於此。’ 敦默然,旁人为之反侧, 充晏然神意自若。”

4.形容困厄、窘迫。

①宋·司马光《遗表》:“今溃败失亡,狼藉如此,而建议行师之人,晏然曾无愧畏,或更蒙宠任。”

②明·冯梦龙《智囊补·术智·徐道覆》:“呜呼,奇才策士郁郁不得志,而狼藉以死者比比矣。”

③清·宣鼎《夜雨秋灯录三集·西泠太瘦生偶记》:“狼藉烟花十七春,不堪回首堕红尘。”

5.犹糟蹋。

①唐·李商隐《杂纂》:“狼藉米谷。”

②明·王衡《郁轮袍》第六折:“谢贤王肯作媒,劳重恁牵傀儡,可惜狼藉了王阳气力。”

③《古今小说·梁武帝累修归极乐》:“范道在寺多年,一世奉斋,并不敢有一毫贪欲,也不敢狼藉天物。”

6.犹折磨。

①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折狱》:“世之折狱者,非悠悠置之,则缧系数十人而狼藉之耳。”何垠注:“狼藉之,言磨折之至於惫也。”

②《天雨花》第二五回:“可怜儿女犹髫少,离却娘亲怎得生?当然狼藉都断送,绝了亡夫后代根。”

7.思绪情感泛滥不可收拾。狼藉:láng jí

解释:1.亦作“狼籍”。纵横散乱貌。2.指多而散乱堆积。3.喻行为不检,名声不好。4.形容困厄、窘迫。5.犹糟蹋。6.犹折磨。满地狼藉读音

man di lang ji

第三声 第四声 第二声 第二声狼藉拼音: [láng jí]狼藉[láng jí]

[释义]1.乱七八糟;散乱、零散 2.也作狼籍

形容镇静、不慌不忙的样子的成语

非常镇静不慌不忙的样的成语是:泰然自若

读音:[ tài rán zì ruò ]

形容在紧急情况下沉着镇定,不慌不乱。

1. 【解释】:不以为意,神情如常。形容在紧急情况下沉着镇定,不慌不乱。

2. 【出自】:华而实《汉衣冠》三:“施天福坦率地注视郑成功,泰然自若地摇头。”

3.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

1、乒坛名将乔红在比分落后的情况下仍然泰然自若,沉着应战。

2、她看到领导那种泰然自若行若无事的样子,自己也就镇定下来了。

3、面对敌人的屠刀,刘胡兰泰然自若,从容就义。

近义词:安之若泰 ,若无其事 ,安然若素, 安之若素, 神色自若

反义词:忧心忡忡, 张皇失措 ,闻风丧胆, 怨气冲天, 惊心动魄

成语故事:

金人颜盏门都性情忠厚,谨小慎微,他作战善于安置营垒,计划十分周密,遇事十分沉着,即使矢箭如雨,他仍泰然自若,一切按计划行事,他很勇敢,亲自带兵救出被西夏李世辅挟持的完颜杲,他一生中立下不少的战功。关于镇静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不动声色】:声:言谈;色:脸色。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形容非常镇静。

【见怪不怪】:看到怪异的现象不要大惊小怪。指遇到不常见的事物或意外情况,要沉着镇静。

【见怪非怪】:看到怪异的现象不要大惊小怪。指遇到不常见的事物或意外情况,要沉着镇静。同“见怪不怪”。

【矫情镇物】:矫情:克制情感。比喻故作镇静,使人无法猜度。

【面不改色】:脸色不变。形容从容镇静的样子。

【内紧外松】:指政策的收紧与放宽或指人的心情,即内心紧张,态度镇静。

【神气自若】:神气:神情;自若:如常,象原来的样子。神情脸色毫无异样。形容态度镇静。

【神色自若】:自若:如常,象原来的样子。神情脸色毫无异样。形容态度镇静。

【神态自若】:神态:神情;自若:如常,象原来的样子。神情脸色毫无异样。形容态度镇静。

【神意自若】:神情脸色毫无异样。形容态度镇静。同“神色自若”。

【声色不动】:指不动声色。形容态度从容镇静,不随意流露感情。

【退如山移】:退却时象一座山在移动。比喻遇到变故,沉着镇静。

【稳稳静静】:沉稳镇静。

【稳坐钓鱼船】:比喻不管发生什么变化,仍然沉着镇静。

【稳坐钓鱼台】:不管外界有何变化,只照老规矩办事。非常镇静,沉得住气,稳居于自己的位置上。

【意气自如】:比喻遇事神态自然,十分镇静。同“意气自若”。

【意气自若】:自若:不改常态,还像原来的样子。神情自然如常。比喻遇事神态自然,十分镇静。亦作“意气自如”。

形容镇定的成语

1、雍容不迫:形容态度大方,从容不迫。

2、羽扇纶巾:拿着羽毛扇子,戴着青丝绶的头巾。形容态度从容。

3、神色自若:自若:如常,象原来的样子。神情脸色毫无异样。形容态度镇静。

4、行若无事:行:行动,办事;若:好象。指人在紧急关头,态度镇定,毫不慌乱。有时也指对坏人坏事听之任之,满不在乎。

5、雍容雅步:指神态从容,举止斯文。

6、应付裕如:应付:对付,处置。裕如:按自己的心愿做事。从容对付,毫不费劲。

7、夷然自若:指神态镇定,与平常一样。

8、神色自如:神色:神情,态度。形容在异常情况下态度镇定,神情不变。

9、举棋若定:下棋子好像有预断。比喻行事沉着果断。

10、轻裘缓辔:犹言轻裘缓带。形容态度从容镇定。

11、优游自如:①悠闲适意,无拘无束。②犹言从容不迫。

12、面不改色:脸色不变。形容从容镇静的样子。

13、泰然自若:自若:象平常一样。不以为意,神情如常。形容在紧急情况下沉着镇定,不慌不乱。

14、处之泰然:处:处理,对待;泰然:安然,不以为意的样子。若无其事的样子。形容处理事情沉着镇定。也指对待问题毫不在意。

15、泰然自若:不以为意,神情如常。形容在紧急情况下沉着镇定,不慌不乱。

16、言笑自若:谈笑如常,十分镇定。

17、泰然处之:泰然:安然,不以为意的样子;处:处理,对待。形容毫不在意,沉着镇定。

18、沉不住气:易激动,遇事保持不了冷静镇定。

19、言笑自如:谈笑如常,十分镇定。

20、头脑冷静:指气质上的冷静或异常的镇定,指在紧张情况下表现的冷静或镇定。

21、若无其事:象没有那回事一样。形容遇事沉着镇定或不把事情放在心上。

22、处之泰然:处:处理,对待;泰然:安然,不以为意的样子。若无其事的样子。形容自理事情沉着镇定。也指对待问题毫不在意。

23、神意自若:神情脸色毫无异样。形容态度镇静。

24、优游自若:从容不迫,不变常态。

25、从容不迫:从容:不慌不忙,很镇静;不迫:不急促。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26、神色不惊:神色:神情。神情显得没有受到惊动而十分镇定。

27、不动声色:声:言谈;色:脸色。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形容非常镇静。

28、轻裘缓带:轻暖的皮袍,宽松的衣带。形容态度从容镇定。

29、意气自若:自若:不改常态,还像原来的样子。神情自然如常。比喻遇事神态自然,十分镇静。

30、从容自若:从容:不慌不忙,很镇静;自若:自在,如常,保持原样。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31、泰然居之:泰然:毫不在意很放心的样子。形容处理事情不慌不忙、沉着镇定或对待事情毫不在意。

32、纶巾羽扇:拿着羽毛扇子,戴着青丝绶的头巾。形容态度从容。

33、意气自如:比喻遇事神态自然,十分镇静。

34、应付自如:应付:对付,处置。自如:按自己的心愿做事。处理事情从容不迫,很有办法。

35、了无遽容:遽:恐慌。完全没有恐慌的表情。形容从容镇定。

36、举止自若:自若:象原来的样子。举动不失常态。形容临事镇定,举动不失常态。

37、拱揖指挥:拱揖:拱手行礼。只须拱手行礼就可以指挥天下。形容从容不迫,镇定自若地指挥。

38、不慌不忙:不慌张,不忙乱。形容态度镇定,或办事稳重、踏实。

39、如无其事:象没有那回事一样。形容遇事沉着镇定或不把事情放在心上。

40、从容应对:从容:舒缓,悠然。不慌不忙地应付答对。

41、方寸不乱:方寸:指心。心绪不乱。形容人遇到特殊紧急的情况时能够从容镇定。

42、面不改容:谓脸色不改变。形容遇到危难时,镇定自若。镇定自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