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口诛笔伐 意思

口诛笔伐

【解释】:诛:痛斥,责罚;伐:声讨,攻打。从口头和书面上对坏人坏事进行揭露和声讨。

【出自】:宋·陈亮《畏羞于君子》:“此丈夫所当履其道,免笔诛口伐于荜门闺窦之间。”

【示例】:他捐廉弃耻,向权门富贵贪求,全不知~是诗人句,垄上璠间识者羞。?

◎明·汪廷讷《三祝记·同谪》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表示对坏人坏事的揭发与批评

希望可以帮到你,如果满意请采纳,谢谢。

口诛笔伐什么意思

用言语和文字揭露或批判罪行。

口诛笔伐,汉语成语,拼音是kǒuzhūbǐfá,意思是指从口头和书面上对坏人坏事进行揭露和声讨。出自宋·陈亮《畏羞于君子》。

口诛笔伐的近义词有大力声讨、大动干戈,反义词有歌功颂德、和平共处。

成语“口诛笔伐”的意思是

口诛笔伐:【基本解释】:从口头和书面上对坏人坏事进行揭露和声讨。

【拼音读法】:kǒu zhū bǐ fá

【近义词组】:大张挞伐

【使用方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表示对坏人坏事的揭发与批评

【成语出处】:明·汪廷讷《三祝记·同谪》:“他捐廉弃耻,向权门富贵贪求,全不知口诛笔伐是诗人句,垄上璠间识者羞。

口诛笔伐的意思及成语解释

在这个成语中,口--语言;诛--诛杀;笔--文章;伐--讨伐。就是用语言和写文章进行讨伐揭露,也是舆论谴责的意思。

口诛笔伐什么意思?

口诛笔伐意思是指从口头和书面上对坏人坏事进行揭露和声讨。出自宋·陈亮《畏羞于君子》。

出处:宋·吕祖谦“君子所以口诛笔伐于筚门闺窦之间,而老奸巨猾心丧胆落。”

译文:君子在穷苦人家的住处用言论或文字宣布罪状,进行声讨,而那些狡猾奸诈的人也因此心惊胆战。

造句:虽然如此,罗姆尼仍然兴致勃勃地加入到对佩里的口诛笔伐中,因为佩里违背了信条。

近义词:大张挞伐

读音:dà zhāng tà fá

释义:意思是比喻大规模地攻击或声讨。

出处:《诗经·商颂·殷武》:“挞彼殷武,奋伐荆楚。罙入其阻,裒荆之旅。”

译文:殷王武丁神勇英武,是他兴师讨伐荆楚。王师深入敌方险阻,众多楚兵全被俘虏。

造句:一旦国家无内顾之忧,陛下可以整军经武,对东虏大张挞伐,以雪今日之耻,永绝边境之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