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弱冠之年什么意思?
弱冠之年意思是指年纪刚到成年的时候。
古时汉族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
古时候,不论男女都要蓄留长发的,等他们长到一定的年龄,要为他们举行一次“成人礼”的仪式。男行冠礼,就是把头发盘成发髻,谓之“结发”,然后再戴上帽子,在《说文》里:冠,弁冕之总名也。谓之成人。在《礼记·曲礼上》记有: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是,举行冠礼,并赐以字。冠岁,意思就是男子二十岁了,说明他刚刚到了成人年龄,二十岁也称“弱冠之年”。?[1]??出处《礼记·曲礼上》“(男子)二十曰弱,冠”。
扩展资料
“冠礼”,是古代汉族的成年礼,嘉礼的一种,源于周朝。据专家考证古代早期的原始社会,男女青年进入成年阶段时会举行一种仪式,称为“成丁礼”、“入社礼”,而这种“成丁礼”后来就演变成冠礼。
在《礼记.曲礼上》载有:“二十曰弱,冠。”
在《孔颖达.正义》中记载:“二十成人,初加冠,体犹未壮,故曰弱也。”表明古代时,二十岁的贵族男子,要举行加冠礼以示成年,但身体还未发育强壮,所以称弱,而弱是年少之意。因此,后来就用“弱冠”泛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弱冠之年 什么意思??
弱冠之年,指男子二十岁。 冠:古代仪礼,男子二十岁时举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指年纪刚到成年的时候。
弱冠之年是什么意思
“弱冠之年”的意思是指年纪刚到成年的时候。解释:冠指古代仪礼,男子二十岁时举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指年纪刚到成年的时候。出处:《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弱冠之年是指
弱冠之年在古代指的是男子二十岁的时候,古代男子二十岁那年会行冠礼,这里的行冠礼,就是将头发盘起来,戴上帽子,过了弱冠之年,男子就正式成年了,成年之后的男子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表字。古代男子二十岁、女子十五岁视为成年。
?
如今我国不论男女,均将十八周岁视为成年,而古代对此的规定不同,古代女子过了十五岁就成年了,而男子直到二十岁才会行冠礼。二十岁是男子的弱冠之年,而弱冠之年的说法也只针对古代的男子。
?
古代封建社会是很重视男子的成年礼的。古时候的贵族人家会在孩子二十岁的这年,为他举办隆重的冠礼。《仪礼.士冠礼》中记载,在男子二十岁的时候,他的父兄们会为他挑选良辰吉日,然后在家族宗庙之前,在宗室贵宾们的见证下,正儿八经的祭祖祭天,然后为他举行冠礼。
弱冠之年是多少岁
弱冠之年是指男子20岁。
弱冠之年,汉语成语,读音是ruò guàn zhī nián,指男子年纪刚到成年的时候。冠指男子二十岁时举行的加冠礼,表示已成年。出自《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在古代,人们称谓年龄一般都不会直接使用数字,而是用一些文字代替。
襁褓:
指的是刚刚会笑,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
指的是二至三岁的幼儿,也称作“提孩”。
唐代诗人韩愈在《符读书城南》一诗中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之句。
髫[tiao]年:
为七岁的儿童,一般指的是女孩,古代儿童尚未长出长头发,短发自然下垂,因此也称作“垂发”。
童龀[chèn]:
总角为八岁的儿童,一般指的是男孩。《说文》记载:“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龀”的意思是换牙。
九龄:
即九岁儿童的统称。
黄口之年、幼学之年、外傅之年:
即十岁以下的儿童统称,这个时期到了入学的年龄。
金钗之年:
十二岁女孩,这时的女孩头发可以佩戴金钗。
豆蔻之年、二七之年:
十三、四岁的女孩,豆蔻年华也用来形容少女、处女。
豆蔻为产自岭南的植物,花极美丽。杜牧有诗句:“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及笄:
代指十五岁女孩。
破瓜之年:
女子十六岁称为破瓜之年,“瓜”字形状如同两个“八”字,女子16岁称为“破瓜”、“及瓜”。
“破瓜”意为把“瓜”分开,即二八一十六。
待年、待字、桃李年华:
女子十八岁为二九之年。二十岁为待嫁年龄,称待年、待字,也称作桃李年华。
花信之年、摽梅之年:
女子二十四岁为花信之年,意思是正值年轻貌美的年华,待嫁女子也称摽[biào]梅之年。
舞勺之年:
十三、四岁的男子称作舞勺之年。
《礼记》记载:“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勺是古代的管乐器,十三岁开始学习勺舞。
舞象之年:
男子十五岁学习象舞、射箭,故称舞象之年。
束发之年:
男子十五岁将扎成两束的总角打开,扎成一束,称作束发之年。
弱冠之年:
男子二十岁为弱冠之年,可以举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了。
而立之年:
男子三十岁为立身、立志的年龄,故称而立之年。
《论语》记载了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不惑之年:
代指四十岁的男子,意思是还没到糊涂的年龄,也称强壮之年。
《礼记》记载:“四十曰强,而仕。”
知命:
男子五十岁称作知命,也作知非、艾服、及艾、大衍、杖家等等。
开六之年:
男子五十一岁为开六之年。
花甲之年、耳顺、杖乡:
男子六十岁为花甲之年,也称作耳顺、杖乡。
开七之年、华甲之年:
男子六十一岁为开七之年,也作华甲之年,华的繁体字“华”由六个“十”和一个“一”组成。
古稀之年:
男子七十岁为古稀之年。
开八之年:
七十一岁为开八之年。
喜寿之年:
七十七岁称为喜寿之年,草书的“喜”字非常像两个“七”字。
耄耋之年、杖朝之年、望八之年:
男子八十岁为耄耋[mào dié纷乱貌])之年、杖朝之年、望八之年。
《礼记》记载:“八十杖于朝。”意思是八十岁还可以拄杖出入朝堂。
米寿之年:
男子八十八岁称为米寿之年,“米”字由上下两个“八”字和“十”字组成。
鲐背之年、望九之年:
男子九十岁为鲐背之年、望九之年,鲐背意为背上长着如同鲐鱼一样的斑纹,还有九龄、鲵齿、黄发、眉寿、冻梨等称谓。
期颐之年:
男子一百岁称作期颐之年。
《礼记》记载:“百年曰期,颐。”汉代大儒郑玄作注解释说:“期颐,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