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知足常乐的真正含义

知足常乐(zhī zú cháng lè),汉语成语,指知道满足,就总是快乐,形容安于已经得到的利益、地位。该成语出自《老子》:“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1]

中文名

知足常乐

近义词

心满意足、自得其乐

出处

《老子》

拼音

zhī zú cháng lè

性质

侯王知道满足、就会快乐

反义词

愤愤不平、郁郁寡欢

词语解释

出处:《道德经》第四十四章,“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第四十六章,“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恒足矣。”

译文:“天下有道,退马还田以耕种。天下无道,兵马驰骋于郊。祸患没有比不懂用兵之道更大的了,过失没比中敌人利诱之计更大的了。所以知识充足之足,才是恒常之足”。孙子曰:“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

《佛遗教经》曰:“知足之人,虽卧地上,尤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如意。”知足是世俗心态的超越,是精神财富的积累,是物质需求的满足。生活中何以知足常乐?知足者,与人无争,心情舒畅,行也安然,坐也安然,贫也安然,富也安然,名也不贪,利也不贪,能忍自安,清净无为。

我没有楚楚衣冠,只有日常换洗的几件便装,可是我坐卧自如,不用耽心把它弄皱、弄脏、弄破。我的餐桌上摆的是几碗粗茶淡饭,没有山珍海味,我却因此不必减肥,也与那些“富贵病”无缘。我的住房不宽敞也不豪华,然而我知道,广厦千间不过夜眠八尺,有个安身的地方就很好,多了反而是个负担。我更没有小车,犯不着为撞伤人而担惊受怕,出门安步当车,还锻炼了身体。我没有太多的东西,但我有一颗知足的心,这就足够了。我不去追求快乐,但我却得到了最大的快乐。

知足常乐是什么意思?

知足常乐的意思是知道满足,就总是快乐。形容对已经取得的成就感到满足并取得快乐。

出处:春秋?老子《道德经》第四十六章:“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恒足矣。”

译文:天下有道,退马还田以耕种。天下无道,兵马驰骋于郊。祸患没有比不懂用兵之道更大的了,过失没比中敌人利诱之计更大的了。所以知识充足之足,才是恒常之足。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

示例:要理想不要幻想,要激情不要矫情。凡事知足常乐。

知足常乐的近义词

1、心满意足

释义:做了某事或得到什么事物等,自己心情很愉悦高兴,让自己觉得满意。

出处: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七十八回:“素姐心满意足,喜不自胜。”

2、自得其乐

释义:自己能从中得到乐趣。

出处:明·陶宗仪《辍耕录》卷二十:“白翎雀生于乌桓朔漠之地,雌雄和鸣,自得其乐。”

译文:白翎雀生长在乌丸沙漠的地方,雌雄互相应和而鸣,自得乐趣。

知足常乐什么意思

“知足常乐”汉语成语,拼音是zhīzúchánglè,意思是知道满足,就总是快乐。形容对已经取得的成就感到满足并取得快乐。出自先秦·李耳《老子》。

原文:

第四十四章: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第四十六章: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恒足矣。

造句:

1、要理想不要幻想,要激情不要矫情,凡是知足常乐。

2、善于娱乐,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

3、要理想不要幻想,要激情不要矫情,凡事知足常乐。

4、知足是一种境界;知足是一种大度;知足是一种宽容,知足常乐,此之谓也。

成语“知足常乐”的意思是什么?

知足常乐

zhī

cháng

〖解释〗知道满足,就总是快乐。形容安于已经得到的利益、地位。

〖出处〗先秦·李耳《老子》:“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示例〗一个快乐主义者首先得有知足的修养,就是古训所谓‘~’。

★王西彦《古屋》第一部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知足常乐的意思是什么 知足常乐的意思简单介绍

1、知足常乐,汉语成语,拼音是zhī zú cháng lè,意思是知道满足,就总是快乐。形容对已经取得的成就感到满足并取得快乐。

2、出自先秦·李耳《老子》:“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3、近义词:心满意足、自得其乐、鼹鼠饮河。

4、反义词:郁郁寡欢、得陇望蜀、巴蛇吞象、愤愤不平、贪得无厌、人心不足蛇吞象、得寸进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