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唯诺诺成语的来历(表示唯唯诺诺的成语)
本文目录一览:
唯唯诺诺的成语典故
①明·冯梦龙《醒世恒言》:“他思念父母面上;一体同气;听其教诲;唯唯诺诺;并不违拗。”
②我们需要的是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青年;不需要那种唯唯诺诺、无所作为的人。3.文心海洋《重回明末辽东·听教睢阳袁可立》:“一番话说得杨太曦后背上冷汗横流,听得唯唯诺诺,不敢做声。”
唯唯诺诺是什么意思,"唯唯诺诺"的汉语
唯唯诺诺 (wéi wéi nuò nuò 旧读wěi wěi nuò nuò) , "唯"、" 诺"这两个字在古代汉语中是两个象声词,皆为应答之声。"唯"指地位或者辈分低的人对地位高或者辈分高的人的应答;"诺"指地位或者辈分高的人对下级或者小辈分的应答。《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形容一味顺从别人的意见,形容自己没有主意,一味附和,恭顺听从的样子。今天,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屈于权贵、侍奉权贵的小人样子。
【词目】唯唯诺诺
【拼音】wéi wéi nuò nuò
【结构】联合式
【近义词】唯唯否否、唯唯连声
【反义词】强头倔脑
【基本解释】形容一味顺从别人的意见,形容自己没有主意,一味附和,恭顺听从的样子。
含义:"唯"、" 诺",这两个字在古代汉语中,是两个象声词,皆为应答之声。指一味的附和别人,没有主见。"唯"指地位或者辈分低的人对地位高或者辈分高的人的应答;"诺"指地位或者辈分高的人对下级或者小辈分的应答。形容自己没有主意,一味附和,恭顺听从的样子。今天,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屈于权贵,侍奉权贵的小人样子。另,《礼记》卷二(曲礼上)有云:父召无"诺",先生召无"诺","唯"而起。《礼记正义》里面注,唯恭于诺。
出处:
①先秦·韩非《韩非子·八奸》:"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先意承旨,观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
②明·冯梦龙《醒世恒言》:"他思念父母面上;一体同气;听其教诲;唯唯诺诺;并不违拗。"
唯唯诺诺到底是什么意思
【解释】:诺诺:答应的声音。形容自己没有主意,一味附和,恭顺听从的样子。
【出自】:《韩非子·八奸》:“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先意承旨,观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
【释义】:这些人。君主没下令就应承,没支使就应承,事先领会君主的意图,察颜观色来预先摸到君主的心意。
【示例】:他思念父母面上,一体同气,听其教诲,唯唯诺诺,并不违拗。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二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扩展资料;
1、近义词;
低三下四
[ dī sān xià sì ]
【解释】:形容态度卑贱低下也指工作性质卑贱低下。
【出自】: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回:“我常州姓沈的,不是什么低三下四的人家。”
【示例】:想当初,我在城里头作艺,不肯~地侍候有势力的人,教人家打了一顿。 ◎老舍《龙须沟》第一幕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时,含贬义,指对人的态度。
2、反义词;
不卑不亢
[ bù bēi bù kàng ]
【解释】:卑:低、自卑;亢:高傲。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
【出自】:李准《青笋》:“耿良却是不亢不卑的样子,迈着两条腿走进屋子……”
【例句】:?我们为人处世,应不卑不亢。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时,含褒义,指对人的态度彬彬有礼有分寸。
唯唯诺诺是什么意思?
唯唯诺诺和唯命是从、言听计从是一个意思。
唯唯诺诺?[ wéi wéi nuò nuò ]
释义:诺诺:答应的声音。形容自己没有主意,一味附和,恭顺听从的样子。
出 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他思念父母面上;一体同气;听其教诲;唯唯诺诺;并不违拗。”
例 句:我们需要的是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青年,不需要那种~、无所作为的人。
唯唯诺诺是什么意思?
恭顺听从的样子。
唯唯诺诺,汉语成语,拼音是wéiwéinuònuò,形容一味顺从别人的意见,自己没有主意,一味附和,恭顺听从的样子。
出处是先秦的韩非《韩非子八奸》,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先意承旨,观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
“唯唯诺诺”中的“唯”和“诺”分别是什么意思?
在《说文解字》中记载,唯和诺都是“回应”之意,唯一不同的是:唯是下级回应上级,而诺是上级回应下级的意思。而“唯唯诺诺”一词的出处正是《韩非子》一书。
早在唯和诺还未成为成语时,在不同的文献中有了各自的解释。唯最早在《广雅》和《论语》中的解释中,“唯”是尊敬长辈之意。在《论语》中是这样记载的,曾参是孔子的学生,在孔子唤曾参时,曾参为表尊敬用“唯”来回应孔子,于是在那时唯是对长辈的一种尊重的回应。到了汉代《说文解字》认为“唯”是形声字,也是诺的意思,因此在许慎看来唯和诺都是回应之意。
最初唯和诺都是回应之意,而唯也多是用于回应长辈,那么诺又具体何意呢?在《礼记》中又提到:若是父亲或者先生召唤,就必须要迅速站起,且不能对长辈说“诺”,而是要对长辈说“唯”,由此可见诺在古代并不多用于回应长辈。因此在《说文通讯定声豫部》中就提到了:“唯”是下级对上级的回应,而“诺”则是上级对下级,或者同等级的两个人至今所用的回应之词。
在《韩非子》中,唯和诺也最终连接在一起,成为了一个成语的前身。在《韩非子》中提到一种奸人的形象,书中提到下属若是在主人还没有下达什么命令时,这个下属已经连声应“唯”和“诺”,那么这个下属一定是一个喜欢猜测主人心思的人,这样的人也一定是一个奸人。因此随着时间的发展出现了“唯唯诺诺”一词,而这一词变成了没有主见、一味顺从顺从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