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鸡报晓的来历的成语(金鸡报晓的反义词)
本文目录一览:
金鸡报晓是什么意思
金鸡报晓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jīn jī bào xiǎo ,意思是金鸡报晓原意为公鸡打鸣告诉人们天将要亮了。寓意为吉祥向上,黑暗即将结束黎明马上就会到来。
金鸡报晓是在用于天快要亮的时候。
进一步引申,象征着由黑暗到光明的解放,比如说“鸡叫了,天亮了,解放了”等,就是这样一种递进的象征意义。
例句:猴年即将过去,钟声即将敲响,在这金鸡报晓的时刻,让我们期待新的一年新的辉煌。
扩展资料:
金鸡报晓的由来
鸡守夜报晓,对于古人来说,其意义实在太大了。古代的计时工具非常简陋,如漏壶,而且它虽可计时,却不可能按时叫醒人们,没有后来的闹钟。睡梦中的人们不知道到了什么时间。这时金鸡报晓,告诉人们天快亮了,应该起床准备工作。
人们常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意思是太阳出来就去耕作田地,太阳落山就回家去休息),但起床却不能等到日出而起,何况太阳并非天天都出来,阴雨天气便失去了观察太阳以定时间的依据。
而鸡不管酷暑寒冬,还是晴雨雪,它都守信报晓,决不偷懒。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难在黎明时的打鸣报晓,人间才开始有了新的一天的烟火和生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鸡报晓
“金鸡报晓”的成语故事是什么?
这个不是成语,所以没有对应的成语故事。
是一个典故。
译文:公鸡打鸣告诉人们天将要亮了。寓意吉祥向上,黑暗即将结束黎明马上就会到来。
金鸡报晓:公鸡打鸣告诉人们天将要亮了.寓意吉祥向上,黑暗即将结束黎明马上就会到来。
金鸡报晓的时候大概在凌晨4点-5点,具体时间也因天气和气候而异。
有一个菜名也叫:金鸡报晓,是一道以鸡、葱、姜、红辣椒丝等为主料烹饪的菜肴。
做法
1、将鸡清洗干净后,肚子中塞入两根葱,三片姜,放入冷水中(水没过鸡身)倒入两勺白酒,开大火煮。
2、准备三丝:姜丝,大葱丝,红椒丝,泡入水中,让三丝变直,最后能起到很好的装饰作用。
3、冷水煮鸡,大火开后转中小火煮10分钟。10分钟后关火,不开锅,继续让鸡在锅里闷着,15分钟以后才开锅,这样葱姜,鸡油的香味都跑鸡肉里面了,如果鸡够新鲜,淋上酱油就可以吃了。
4、用荷叶一张将鸡包起来,并将姜葱等配料塞入鸡的肚子里。
5、鸡出锅后,在鸡身上均匀的抹上一层盐。
6、煮完的鸡汤别扔掉,可以用来做高汤,做上汤蔬菜,煮面条等。
7、将鸡汤盛一碗出来,里面洒些盐,调好后均匀淋在鸡身上。
8、锅内入油,量自己掌握。像做蒸鱼一样等油烧热,淋在鸡身上即可。
金鸡报晓是什么时候
金鸡报晓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金鸡报晓原意为公鸡打鸣告诉人们天将要亮了。寓意为吉祥向上,黑暗即将结束黎明马上就会到来。并没有规定是那个特定的时间。
《金鸡报晓》为朱元璋所作诗词。
朱元璋登基称帝时,吟过一首《金鸡报晓》的打油诗,其诗道: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三声唤出扶桑来,扫退残星与晓月。
俗不可耐却又不同凡响的口气,让文武百官们统统地伏在阶前,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扩展资料
公鸡打鸣是中国文化标记时间的重要生活现象。鸡鸣过后,日出东方,昼夜更替。鸡成为光明、晨昏、时间的重要象征,并衍生出勤奋、秩序、责任的意涵。闻鸡起舞、鸡犬相闻、鸡鸣戒旦等成语就源于“鸣禽”的生活文化。
《周礼·春官》中记载司掌鸡牲礼仪的人同时也报时、警夜,被称为“鸡人”。啼晨司夜、金鸡报晓,鸡作为“知时畜”已经深深烙印在中国人的生活作息中。
鸡在古代被称为“德禽”。“鸡”字恰巧与“吉”字谐音,因此鸡也是民间文化中的吉祥鸟。正月初一为鸡日(吉日),民间有在室内或门上“贴画鸡”的风俗,寓意吉祥入室。
画鸡图案取义“大吉有余”“大吉大利”。也有地方新年贴“鸡王镇宅”图案的年画和剪纸。鲁西南地区立春这天要给儿童戴布偶春鸡,象征吉星高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鸡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