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砭怎么读?

砭的读音是biān,声母是b,韵母是ian。

一、砭的释义

1、古代一种治病的石针。

2、用石针扎穴位治病。

3、刺。

二、字源解说

形声字,从石,乏声。本义为治病刺穴的石针,引申指刺。

三、组词

针砭、砭石、砭骨、攻砭、规砭等。

扩展资料:

一、针砭 [ zhēn biān ]

砭是古代用来治病的石针,使用方法已失传。“针砭”比喻发现或指出错误,以求改正。

二、砭石 [ biān shí ]

古代治病用的石针或石片。

三、砭骨 [ biān gǔ ]

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觉非常冷或疼痛非常剧烈。

四、攻砭 [ gōng biān ]

谓以石针扎刺治病。

五、规砭 [ guī biān ]

规劝针砭。

砭怎么读

biān。从石,乏声。本义为治病刺穴的石针,引申指刺。王冰次注:“古者以砭石为针,故不举九针,但言砭石尔。当制其大小者,随病所宜而用之。”马莳《素问注证发微》:“盖砭石为针可以治疾。”张介宾《类经十九卷·针刺类九》注:“古者以砭石为针,用为外治之法,自黄帝始造九针以代石,古不曰九针而曰砭石。然制有大小,必随病所宜,各适其用也。”林亿等《新校正》云:“按全元起云:‘砭石者,是古外治之法,有三名,一针石,二砭石,其实一也。古来未能铸铁,古用石为针,故名之针石。’言工必砥砺锋利,制其大小之形,与病相当。黄帝造九针以代鑱(chán)石。上古之治者,各随方所宜,东方之人多痈肿聚结,故砭石生于东方。”张志聪《素问集注》:“上古之时,未有冶铸,以砭石为针,制有大小,随病所宜,黄帝始造九针,以代鑱石。经曰:‘小之则无内,大之则无外。’盖治外者,制小其针;治内者,制其大也。”高士宗《素问直解》:“上古之时,冶铸未兴,砭石为针,则大小之制宜审也。”森立之《素问考注》:“案:砭石大小者,九针中除毫针、员针、鍉(chí)针外,鑱针、锋针、铍(pí)针、员利针、长针、大针,六针各有大小,是外治之所用。如内治微针,则针工专业,前文所云治神养身,并用微针之要诀也。”

含砭的地名

石砭峪,在今西安市长安区五台乡境内,古时以谷口有巨石如鳖得名石鳖谷,又叫石壁谷、石鳖峪,后谐音今名。青化砭,延安市宝塔区辖镇。位于延安东北30余公里处,在一条约15公里长南北走向的蟠龙川中,一条公路沿川北上,公路两侧为连绵起伏的山地。以农为主,牧业为辅。194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此地进行了著名的青化砭伏击战。石家砭,是陕西省一个火车站的名字。下砭村,在陕西商州城南40多公里外的上官坊乡。燕子砭,在陕西省汉中地区宁强县。燕子砭,毗邻蜀、陇交界处,千百年来不过是秦岭余脉皱褶中的一个小镇,有一条兴起于唐初、盛于明清的老街。燕子砭老街位于嘉陵江与燕子河(又名康宁河)交汇处,是一个三角形的小山丘。当地老百姓形象地称之为“两江洗铧”。若从远处、高处来看,燕子砭真的象一个展翅欲飞的燕子。石砭峪水库,石砭峪水库位于秦岭北麓,西安市长安区五台乡境内,距西安市35公里,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132平方公里。

砭,怎么念,啥意思?

砭,读音:[ biān ]

意思:形声字,从石,乏声。本义为治病刺穴的石针,引申指刺。

部首:石 ?

笔画:9

基本解释:

1.?中国古代用以治病的石针?:~石。~针。

2.?用石针扎皮肉治病,引申为刺或规劝?:~灸。针~(喻指出人的过错,劝人改正)。

相关词汇:砭骨 、砭石?、针砭?、砭治?、砭俗?、砭熨?、砭磨?、砭顽?、攻砭?、砭焫等。

扩展资料:

砭字的来源

砭字属于乏字族。在乏字族里,乏字都是声符兼义符。乏字族汉字都与“减损、降低”之义有关。砭的本义是“以石针刺脓包排脓”。

古人以砭与针连称,称“箴砭”或“砭箴”,或称“针砭”或“砭针”。这说明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说“联系”,是指“针由砭发展而来”。

“砭”是一种带有尖头的石刀(这是它和真正的针灸用针的区别)。它被发明出来的时候,人体经络穴位还没有被发现,因此它在初期还只是排腥脓、放毒血的医疗器具,并不用于针刺穴位以治病。

按照《黄帝内经》的记载,它是中国南方人群的发明,后来被移居北方的南方人带入中原。

砭字怎么读

砭只有一个读音,拼音是 biān,意思是古代一种治病的石针。

基本释义:

一、同本义。

1、砭,以石刺病也。——《说文》

2、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素问·异法方宜论》

二、[地质]∶曲流凹岸由于水流拥挤而发生侵蚀的地点。

三、山坡。

他们这时正走在一道砭上,上头是山崖,下边是石岩,光秃秃的没一点遮拦。——柳青《铜墙铁壁》

四、古代用石针扎皮肉治病。后用金属针以治病,也称“砭”。

风上逆,砭头血可愈。——《新唐书·则天武皇后传》

五、救治。

士病吾能砭。——王安石《舟中望九华山》

六、刺。

其气栗冽,砭人肌骨。——欧阳修《秋声赋》

扩展资料

相关组词?针砭?砭骨?砭熨?砭灸

一、针砭

[zhēn biān]

砭是古代用来治病的石针,使用方法已失传。“针砭”比喻发现或指出错误,以求改正:痛下~。~时弊。

二、砭骨

[biān gǔ]

刺入骨髓,形容使人感觉非常冷或疼痛非常剧烈:朔风~。奇痛~。

三、砭熨

[biān yùn]

用石针刺穴,用药物熨贴患处。谓救治病痛。

四、砭灸

[biān jiǔ]

古代的治病方法。用石针刺叫砭,用艾火炙叫灸。

砭的读音是什么?

砭的读音是什么?——答案:biān 。

【解释】

1.?中国古代用以治病的石针?:~石。~针。

2.?用石针扎皮肉治病,引申为刺或规劝?:~灸。针~(喻指出人的过错,劝人改正)。

【组词】

针砭

[ zhēn biān ]1.古代的一种针刺疗法,现已失传。砭是古代治病的石头针。 2.比喻指出错误,劝人改正。

砭庸针俗

[ biān yōng zhēn sú ]指 救 治 凡 庸 鄙 陋。砭:刺。古代用石针扎皮肉治病。

痛下针砭

[ tòng xià zhēn biān ]针砭:古代以砭石为针的治病方法。比喻痛彻尖锐地批评错误,以便改正。

砭磨

[ biān mó ]用石针刺磨患处,引申为救时除弊。

砭割

[ biān gē ]喻忍痛除恶。

砭剥

[ biān bāo ]刺伤。

砭灸

[ biān jiǔ ]古代的治病方法。用石针刺叫砭,用艾火炙叫灸。

诃砭

[ hē biān ]呵责。砭,通“ 贬 ”。

箴砭

[ zhēn biān ]古代用石针治病。

规砭

[ guī biān ]规劝针砭。

砭顽

[ biān wán ]谓救治固执守旧者。

砭药

[ biān yào ]治病的针和药。

砭熨

[ biān yùn ]用石针刺穴,用药物熨贴患处。谓救治病痛。

砭灼

[ biān zhuó ]砭灸。

砭骨

[ biān gǔ ]刺骨。

砭石

[ biān shí ]古代治病中的石针、石片。

砭焫

[ biān ruò ]犹砭灸。

砭治

[ biān zhì ]针砭治病。

砭削

[ biān xuē ]降低;减弱;萎缩。

砭剂

[ biān jì ]砭药。引申为救世的良方。

砭俗

[ biān sú ]救治庸俗。

痛砭

[ tòng biān ]狠狠地用石针扎皮肉治病。砭,古代治病用的石针。

攻砭

[ gōng biān ]谓以石针扎刺治病。

砭庸针俗

[ biān yōng zhēn sú ]谓救治凡庸鄙陋。

针砭时弊

[ zhēn biān shí bì ]砭:古代治病刺穴的石针,后泛指金针治疗和砭石出血。像医病一样,指出时代和社会问题,又针又砭,求得改正向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