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是什么意思?

意思: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出处: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文章节选: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译文: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

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觉得喜气洋洋了。

这篇文章叙述了事情的本末源起,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扩展资料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10月17日)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文章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

全文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词简约,音节和谐,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成为杂记中的创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岳阳楼记

“静影沉璧”是什么意思?形容什么?

平静的月影映在水底,好似沉下的一块玉。

静影沉璧?[ jing ying chen bi ]

基本释义:平静的月影映在水底,好似沉下的一块玉。

造句:

1、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

2、这些誓言在激流滚滚的财富大潮中说过,在静影沉璧的和平中说过。

3、曹操侧目看一眼身后突然安静的憬集,静影沉璧的神情不改分毫。

4、小斗笠面上再无表情,心如静影沉璧。

静影沉璧什么意思?

静影沉璧:湖水平静时,明月映入水中,好似沉下一块玉璧。这里是写无风时水中的月影。璧,圆形正中有孔的玉。沉璧,像沉入水中的璧玉。

出自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原文选段: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译文: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湖面波平浪静,天色与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或浮或沉;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翠。

有时湖面上的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有时湖面上微波荡漾,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有时湖面波澜不起,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响起了,一唱一和,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

出自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本意为静静的月影映衬在水面上,像沉入水中的玉璧。现多形容水面十分平静、月光怡人。

原义:静静的月影倒映在湖里,就像一块玉映在水里。

形容形:容水面十分平静、月光怡人。

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及第。庆历三年(1043),参与庆历新政,提出了十项改革主张。庆历五年(1045),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

皇祐四年(1052),溘然长逝,享年六十四岁,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范仲淹文学成就突出,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文集》。

静影沉璧的意思是什么 静影沉璧的意思简单介绍

1、静影沉璧,汉语成语,拼音是jìng yǐng chén bì ,意思是平静的月影映在水底,好似沉下的一块玉。

2、成语出处: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3、示例:《二泉映月》:“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见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

静影沉璧是什么意思

静影沉璧:湖水平静时,明月映入水中,好似沉下一块玉璧。这里是写无风时水中的月影。璧,圆形正中有孔的玉。沉璧,像沉入水中的璧玉。

出自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原文选段: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译文: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湖面波平浪静,天色与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或浮或沉;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翠。

有时湖面上的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有时湖面上微波荡漾,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有时湖面波澜不起,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响起了,一唱一和,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写于庆历六年(1046)。范仲淹生活在北宋王朝内忧外患的年代,对内阶级矛盾日益突出,对外契丹和西夏虎视眈眈。为了巩固政权,改善这一处境,以范仲淹为首的政治集团开始进行改革,后人称之为“庆历新政”。

但改革触犯了封建大地主阶级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而皇帝改革的决心也不坚定,在以太后为首的保守官僚集团的压迫下,改革以失败告终。“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又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范仲淹贬放河南邓州,这篇文章便是写于邓州,而非写于岳阳楼。

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汉族。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北宋时期名臣,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历迁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

康定元年(1040年),与韩琦共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参知政事,发起“庆历新政”。

新政受挫后,贬出京城,历知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扶疾上任,逝世于途中,时年六十四。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一生政绩卓著,晓畅军事,文学成就突出。著作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于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岳阳楼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