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伪的同义词有哪些(证据确凿 同义词)
本文目录一览:
"证伪"是啥意思?
"证伪"是指在科学和科学哲学中用来表示由经验得来的表述所具有的一种属性,并使用严格证伪法来判别一个理论是否科学,即“这些结论必须容许逻辑上的反例的存在”。
作为对比的则包括形式上的或数学的表述,如恒真式或同义反复(由于定义的原因它们总是真的),数学公理和定理——这些表述不容许逻辑上反例的存在。对理论的佐证虽然认可了合理性,但与逻辑实证主义经验能证实理论的确证不同,佐证是暂时的。
扩展资料
"证伪"的理论属性
可证伪性是一个科学理论的必要属性。可证伪性是由经验得来的主张的必要属性,却不是充分属性。一个主张需要更多的属性及证据使其成为经验上有意义的。
如果一个主张是可证伪的,则至少在理论上存在一种观测的方法(即使实际上没有进行这项观测也无妨),来表明这个主张不符合重言式的标准(即这个主张不总是真的)。
对某种描述进行观测的逻辑前提是它描述的事物是存在的。科学活动中要不断思考、批判、证伪,而且结果不能保证永远正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证伪
请问proof 和 evidence 的区别在哪?
两个差别很微妙
像你说的evidence在指任何一样可证明某一件事的真实性的东西或事情,他是个本身存在,可以不为任何目的性,但也有证明之用。
proof侧重prove,他就是为了证明某件事,有些人找出他来为了证明某件事之意。
还有一个就是汉语中证据和证明的区别,前者偏中性,证实证伪皆可,后者强调证明一个结论,多为证实。
还可以引申到evident和prove来理解。
真伪和证伪哪个词对
真伪
“真伪”读音为zhēnwěi,汉语词汇,意思为真假。出处:1、王符《潜夫论·爱日》:“公府不能昭察真伪。”2、《隋书·卷三十二·经籍志一》:“战国纵横,真伪莫辨,诸子之言,纷然淆乱。”3、唐·韩愈《顺宗实录二》:“但称宫市,即敛手付与,真伪不复可辨。”4、清·纳兰性德《拟古》诗之四十:“鉴古定谁作,真伪不容谛。”5、清·张之洞《光绪二十九年六月初五日致兼湖广总督端方电》:“请密加询访,如确有识认沉克_之人,迅速资遣来京,令其辨认,以别真伪。”6、秦牧《长街灯语·人和稗草的战争》:“有经验的老农,在稻苗和稗苗都很幼小的时候,就可以锐利地辨别良莠,认清真伪了。”
应验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应验的近义词:印证、 验证。
应验的反义词:实验、证伪、失算、失灵。
【词语】应验
【拼音】yìng yàn
【词性】动词
【基本解释】谓后来发生的事实与预先所言,所估计的相符;犹效验
【例句】你也说起这个话来了,可不是鸳鸯说的话应验了么?——《红楼梦》
【引证解释】
1、谓后来发生的事实与预先所言、所估计的相符。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天部一》:“占卜之家,量晴较雨,一二应验。其它灾祥,即史官所占,不尽然也。”《红楼梦》第一一○回:“ 凤姐 道:‘你也说起这个话来了,可不是 鸳鸯 说的话应验了么?’” 老舍 《赵子曰》第十七:“ 欧阳 那小子说给我介绍她,说了一百多回了,一回也没应验!”
2、犹效验。
证伪是什么,和证实是什么关系?有什么区别?
定义:证伪主义指出,科学理论不断通过有限的,个别的经验事实而被证实,但个别的经验事实都能证伪普遍命题。即如果根据演绎推理得出的结论是假的,其前提必假。
关系:证实和证伪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具体应用和表现。只有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
1、证实与证伪是相反相成的关系。
2、证实与证伪是单向思维与反向思维、多向思维的对立统一。
3、证实与证伪是静态和动态的对立统一。
区别:证实是证明前人理论的确实性,证伪是证明前人理论的不确实性。
扩展资料:
使证伪主义者陷于窘境的一个历史事实是,如果他们的方法论得到科学家的严格遵守,那么,被公认是科学理论中最佳范例地那些理论,就根本不可能发展起来,因为早在萌芽状态就会遭到摈弃。
可以举任何一种经典科学理论为例,无论是在提出之初或是到了晚些时候,都可以找到在当时被公认的、被认为与那种理论相矛盾的、以观察为根据的断言。尽管如此,那些理论并没有被摈弃,而它们之没有被抛弃就成了科学的幸运。以下是能够支持我的论点的几个历史上的例子。
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问世之初,曾经由于对月球轨道的观测而被证明为伪。几乎经过五十年,才把这个被证明为伪转给牛顿理论以外的其他原因。
后来人们知道,这同一理论又与水星轨道的细节不一致,虽然科学家们并没有因此而摈弃这个理论。事实表明,要用一种保护牛顿理论的方式把这种证伪解释过去是永远不可能的。
第二个例子和波尔的原子理论有关,这个例子是由拉卡托斯提出来的。这个理论在发展初期,曾经与这样一种观测结果不相符合,即:某种物质在超过10-8秒的时间内是稳定的。
根据这个理论,带负电荷的电子在原子内部沿着轨道围绕带正电荷的核运动。但是根据波尔当作前提来接受的那种经典电磁理论,沿着轨道运动的电子应该发生辐射。
这种辐射将使电子失去能量而陷入核内。经典电磁理论的定量细节则把这种陷入核内发生的时间估计为10-8秒。幸而波尔不顾这种证明为伪而坚持了他的理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证伪主义
百度百科--证实
证伪主义名词解释
证伪主义是英国哲学家波普尔关于科学方法、科学分界标准和科学发展模式的学说。在《科学发现的逻辑》中作出系统阐述。该学说反对归纳主义和以证实原则作为科学分界标准。认为没有一个普遍科学陈述可以从观察陈述推演出来,或者可以描述为观察陈述的真理函项。单个观察事实足以证伪全称陈述,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是经验证伪原则。证伪主义强调的科学方法是猜测一反驳方法或试错法。任何科学理论都是试探地被提出,然后加以检验。如果检验的结果表明这个理论是错误的,这个理论就要被放弃,为新的理论所代替。试探性理论总有可能是错的,在科学中应该贯彻批判的精神,通过批判性的讨论和研究,人们认识到这些错误,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推动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