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敢于碰硬的成语有哪些?(非常硬的成语)

本文目录一览:

趁人之危和乘人之危意思完全一样吗

意思一样。

【成语】: 乘人之危

【拼音】: chéng rén zhī wēi

【解释】: 乘人家危难的时候去威胁损害。

【出处】: 《后汉书·盖勋传》:“谋事杀良,非忠也;乘人之危,非仁也。”

【典故】

东汉时,盖勋因为人正直,很有才干,被举为孝廉,当上了郡太守的主要属官——长史。盖勋所在的郡属凉州刺史梁鹄(hu)管辖,而梁鹄又是盖勋的朋友。

当时,受凉州刺史管辖的武威太守横行霸道,干尽了坏事,老百姓对他恨之入骨,又敢怒不敢言。但是,梁鹄的属官苏正和却不畏强霸,敢于碰硬,依法查办武威太守的罪行。

不料,梁鸽生怕追查武威太守的罪行会涉及到高层权贵,连罪自己,焦虑不安。他甚至想杀了苏正和灭口,但又吃不准这样做是否妥当,于是打算去找好友盖勋商量究竟该怎么办。

也正巧,盖勋与苏正和是一对冤家。有人向他透露刺史将要和他商量如何处置苏正和,并且建议他乘此机会,劝刺史杀了苏正和,来个公报私仇。盖勋听了断然拒绝说:“为个人的私事杀害良臣,是不忠的表现;趁别人危难的时候去害人家,是不仁的行为。”

之后,梁鹄果然来与他商议处置苏正和的事。盖勋打比方规劝梁鹄说:“喂养鹰鸢(yuan),要使它凶猛,这样才能为您捕获猎物。如今它已经很凶猛了,您却想把它杀掉。既然如此养它又有什么用呢?”

【成语】趁人之危

【解释】:利用别人有困难时加以要挟或陷害。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同乘人之危。

【英文】take advantage of another's perilous state

【近义词】趁火打劫 趁人濯危

【押韵词】乐而忘归、一言已出,驷马难追、恋酒贪杯、掠是搬非、有口皆碑、十夫楺椎、止暴禁非、满车而归、风激电飞、挫骨扬灰

【成语出处】

金城扭头瞪他一眼:“去你妈的!君子不趁人之危。”蒋子龙《开拓者,开拓者》

【成语故事】

东汉凉州刺史梁鸿的属官苏正和不畏强权,依法查办武威太守。梁鸿担心会牵连朝廷高官,想杀了苏正和灭口,就找好友盖勋商量对策。虽然盖勋和苏正和是死对头,但他还是认为不能趁别人危难时候去害别人,这是不仁的表现。

【例句】1、我不能趁人之危逼她嫁给我。

2、晓燕蛮落寞地笑了笑,神色黯然道:“你不是嫌弃我吧。”智雄忙说:“不不不,我是不想趁人之危,那算怎么回事!”晓燕的脸色这才柔和下来,轻声说:“你回去吧,我没事了。”

形容碰硬就回的成语?

知难而退

【拼音】:zhī nán ér tuì

【解释】:原指作战要见机而行,不要做实际上无法办到的事。后泛指知道事情困难就后退。

【出处】:《左传·宣公十二年》:“见可而行,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

【示例】:尤其是因为在那一级里有三、四个“吵客”,弄得那位英文教员不得不~。 ★邹韬奋《经历·新饭碗问题》

【近义词】:听天由命、畏葸不前、望而却步

【反义词】:知难而进、力争上游、再接再厉

【语法】:作谓语、宾语;指人的态度

乘人之危和趁人之危的意思是什么?

一、乘人之危

意思是利用他人处于危难的情形牟取不正当利益。

成语出处

《后汉书·盖勋传》:“谋事杀良,非忠也;乘人之危,非仁也。”

白话文:策划杀害忠良,这是不忠的做法;利用别人有困难时加以要挟或陷害,这是不仁的表现。

成语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同“趁人之危” 。

二、趁人之危

意思是利用别人有困难或危险时加以要挟或伤害。

成语出处

蒋子龙《开拓者,开拓者》十六:“金城扭头瞪他一眼:‘去你*的!君子不趁人之危。’”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同乘人之危。

近义词

(一)、乘人之危近义词

乘虚而入:

意思是乘着虚弱疏漏的时候进入,也比喻指军事上向对方没有设施或兵力薄弱的地方进攻。

成语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四回:“今曹操东征刘玄德 , 许昌空虚,若以义兵乘虚而入,上可以保天子,下可以救万民。”

白话文:“现在曹操东征刘备,许昌空虚,如果以义兵乘虚而进,上可以保卫天子,下可以解救万民。”

成语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多用于军事方面。

(二)、趁人之危近义词

趁火打劫:

意思是指趁人家失火时去抢劫。比喻乘人之危谋取私利。

成语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六回:“正是财动人心,他也不救火,他也不叫水,拿着那袈裟,趁火打劫,拽回云步,经转山洞而去。”

成语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含贬义,同乘人之危。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乘人之危、百度百科-趁人之危

? ? ? ? ? ? ? ? ? ??百度百科-乘虚而入?、百度百科-趁火打劫

”攻坚碰硬“相近的词有木有?在线等,急需!谢谢!

”攻坚碰硬“相近的词:

1、动真碰硬

2、攻坚克难

示例:

在国际形势日益严峻、经济社会日益复杂、改革开放攻坚碰硬的时代背景下,国家加强了监管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