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镜重圆成语来历(破镜重圆成语典故)

本文目录一览:

破镜重圆的典故是怎么来的 是在哪个朝代和时间发生的?

破镜重圆这个成语故事是由华阴人、隋越国公杨素的一段成人之美的佳话而来的。

杨素,字处道,在辅佐隋文帝杨坚结束割据,统一天下,建立隋朝江山方面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不仅足智多谋,才华横溢,而且文武双全,风流倜傥。在朝野上下都声势显赫,颇著声名。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杨素与文帝杨坚的两个儿子陈后主叔宝的嫔妃、亲戚,其中有陈叔宝的妹妹枣陈太子舍人徐德言之妻,也就是陈国的乐昌公主。

由于杨素破陈有功,加之乐昌公主才色绝代,隋文帝就乱点鸳鸯,将乐昌公主送进杨素中,赐为杨素小妾。杨素既仰慕乐昌公主的才华,又贪图乐昌公主的美色,因此就更加宠爱,还为乐昌公主专门营造了宅院。然而乐昌公主却终日郁郁寡欢,默无一语。

原来,乐昌公主与丈夫徐备言两心相知,情义深厚。陈国将亡之际,徐德言曾流着泪对妻子说:“国已危如累卵,家安岂能保全,你我分离已成必然。以你这般容貌与才华,国亡后必然会被掠入豪宅之家,我们夫妻长久离散,名居一方,唯有日夜相思,梦中神会。倘若老天有眼,不割断我们今世的这段情缘,你我今后定会有相见之日。所以我们应当有个信物,以求日后相认重逢。”说完,徐德言把一枚铜镜一劈两半,夫妻二人各藏半边。徐德言又说:“如果你真的被掠进富豪人家,就在明年正月十五那天,将你的半片铜镜拿到街市去卖,假若我也幸存人世,那一天就一定会赶到都市,通过铜镜去打问你的消息。”

一对恩爱夫妻,在国家山河破碎之时,虽然劫后余生,却受尽了离散之苦。好容易盼到第二年正月十五,徐德言经过千辛万苦,颠沛流离,终于赶到都市大街,果然看见一个老头在叫卖半片铜镜,而且价钱昂贵,令人不敢问津。徐德言一看半片铜镜,知妻子已有下落,禁不住涕泪俱下。他不敢怠慢,忙按老者要的价给了钱,又立即把老者领到自己的住处。吃喝已罢,徐德言向老者讲述一年前破镜的故事,并拿出自己珍藏的另一半铜镜。颤索索两半铜镜还未吻合,徐德言早已泣不成声……卖镜老人被他们的夫妻深情感动得热泪盈眶。他答应徐德言,一定要在他们之间传递消息,让他们夫妻早日团圆。徐德言就着月光题诗一首,托老人带给乐昌公主。诗这样写道:

镜与人俱去, 镜归人不归。

无复嫦娥影, 空留明月辉。

乐昌公主看到丈夫题诗,想到与丈夫咫尺天涯,难以相见,更是大放悲声,终日容颜凄苦,水米不进。杨素再三盘问,才知道了其中情由,也不由得被他二人的真情深深打动。他立即派人将徐德言召入府中,让他夫妻二人团聚。府中上下都为徐陈二人破镜重圆和越国公杨素的宽宏大度、成人之美而感叹不已。在欢庆的感激之情。宴罢,夫妻二人携手同归江南故里。这段佳话被四处传扬,所以就有了破镜重圆的典故,一直流传至今。

破镜重圆是什么意思

“破镜重圆”是汉语的一则成语,出自唐·孟棨《本事诗·情感》。这则成语比喻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新团聚与和好。其本身结构为主谓式,在句中可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成语故事节选:

南北朝末年,隋文帝杨坚为统一全国,举兵南下,准备灭掉南方的陈朝。陈朝的最后一个皇帝陈叔宝只知饮酒赋诗、寻欢作乐,不理政事。隋军大兵压境时,朝廷上下乱做一团。有一位名叫徐德言的,是陈后主的妹妹乐昌公主的丈夫。他预感到陈国即将灭亡,夫妻在一起的时间不会太久了,便流着泪对公主说:“国破家亡就在眼前,你我不能相守了,以你的美貌与才能,国灭亡后,你必定会落入帝王宫中或富贵人家。倘若我俩不死,望能有重新团聚的日子。”他取出一面圆形的铜镜,一破两半,一半交给乐昌公主,另一半自己留下,互相约定:在离散后的第五个元宵节,趁人们在长安街头热闹地活动时,假装出售破镜子,以寻访对方。

成语寓意:

中国的古典爱情不完美的居多,破镜重圆绝对是其中的另类,罕见而高贵。在古代,恋人或夫妻分别时,总要赠以信物。在破镜重圆这个典故里,作为复合物的道具是一面圆镜。以镜鉴情,破镜能再圆,让人且惊且喜。圆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永远是循环往复,人也会活在无限的希望中。正是因为希望,使“重圆”成为可能。典故里,徐德言夫妻的分离是因为外因——战乱,是形式上的破裂,而重圆则基于双方主观的共同努力。他们给后人做出了榜样,破裂的婚姻是可以挽救的。

破镜重圆的成语故事

 南朝末期,隋文帝杨坚灭掉了周围的南陈北齐,建立隋朝,此时,南方有好几个小国家并存,国都在建康(今南京)的陈国就是其中之一。隋朝对南方的小国家觊觎已久,随时准备统一整个中国。

徐德言是陈国皇帝陈叔宝的侍从官,他娶了皇帝的妹妹乐昌公主为妻,两人情深意重,非常相爱。但当时陈国朝政腐败,而且天下统一是大势所趋。徐德言预料到,总有一天国家会遭受灭亡之祸,因此非常忧虑。

一天,他愁容满面地对妻子说:“可能不久就会发生兵战,到时我要保护皇帝,我们夫妻将被迫拆散。但只要我们活着,总会有再次见面的机会。我们应该先留下一件东西,作为将来重见的凭证。”随后,徐德言取来一面圆形的铜镜,将它一破为二,一半自己留下,一半交给妻子,告诉她好好保存,并对她说:“如果我们失散后,就在每年正月十五日那天,托人将这半面镜子送到市场上去叫卖。只要我还活着,我一定前去探听,用我的半面镜子为凭,想办法跟你团聚。”

不久,已经统一中国北方的隋文帝杨坚,果然发兵攻打陈国的都城建康,小小的陈国被消灭,陈国国王被杀,徐德言被迫逃亡。隋文帝奖赏攻打陈国有功的人,被俘获的乐昌公主则被赏给了大臣杨素为妾。

流亡的徐德言打听到妻子已到了隋的京都大兴(今陕西西安),便风尘仆仆地赶到那里,打听妻子的具体下落。每当夜深人静,他总是取出半面镜子,回想起与妻子在一起的美好时光。而他的妻子乐昌公主,虽然在杨素的官府中过着雍容华贵的生活,但内心一直惦记着丈夫,也经常抚摸半面镜子,追忆往昔。

正月十五日终于来到了。徐德言赶到热闹的市场,看见一个老人以高价兜售半面铜镜,自然没有人愿意出高价买半面镜子,所以老人就来回在市场上走动。徐德言假装要买老人的镜子,细细察看,果然是妻子的那半面。原来他是杨府的仆人,受乐昌公主委托来卖镜寻夫的。于是徐德言写了一首诗,交给仆人带回。诗写道:

镜与人俱去,镜归人未归。

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

这首诗的意思是,镜子与人都去了,但如今镜子归来而人却没有归来。正好比月中没有嫦娥的身影,只空留明月的光辉。

乐昌公主见到丈夫保存的半面铜镜和写的小诗后,想到与丈夫咫尺天涯,难以相见,更是大放悲声,终日容颜凄苦,茶饭不思。杨素再三盘问,才知道了其中情由,也不由得被他二人的真情深深打动。他立即派人将徐德言召入府中,并为其设宴庆祝。府中上下都为徐陈二人破镜重圆和越国公杨素的宽宏大度、成人之美而感叹不已。宴罢,夫妻二人携手同归江南故里。这段佳话被四处传扬,所以,就有了“破镜重圆”的典故,一直流传至今。

夫妻重又团聚或和好称为“破镜重圆”,这种说法从何而来?

夫妻在离散或决裂之后的团聚或和好 常被称为“破镜重圆”。为何会这样说呢?这个典故最早见于唐人孟粲的《本事 诗?情感》一书。据书中记载,南北朝末期, 北周的宇文政权已经被隋朝的杨氏政权架 空了。

在隋文帝杨坚的经营下,隋朝的实力 日益强大,而骄奢淫逸的陈国政权统治者 陈叔宝却浑然不觉。?隋开皇九年,隋朝以五十万大军从东 西两线对陈政权发起了强大攻势。

在国破家亡之际,陈国太子舍人徐德言与他的妻 子乐昌公主将一南如I镜一分为二,每人各 持一半,并相约如果他们在战乱中失散了, 就在正月十五京城的集市上叫卖半面破铜 镜以期重逢。

战争中,乐昌公主被俘并被赏赐给破 陈有功的越国公杨素。战后,乐昌公主虽然 过上了锦衣玉食的生活,却一直心事重重。徐德言在战乱中幸免于难,孑然一身, 流落荒村。他拿出半面铜镜,想起了曾经的 约定,就盼望着正月十五能早点到来。

很快 这一天就来了,徐德言抱着最后的希望,来 到京城的集市上叫卖半面铜镜,果然遇到 了一个同样叫卖半片铜镜的人,但这个人 不是乐昌公主,经交谈得知此人是她的仆 人。

徐德言用自己的半面铜镜与仆人的那 半面铜镜一对比,它们刚好能合在一起。虽然破镜可以重圆,但夫妻二人别说 团聚,就是见上一面也是难上加难,恐怕此 生此世都不能再见了。徐德言只得题诗一 首:“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 影,空留明月辉。”请仆人代为传递Q乐昌公主得诗后悲痛欲绝,万念俱灰, 终日荼饭不思、以泪洗面。

杨素得知后,便 将徐德言找来,把乐昌公主还给了他,并让 他们偕归江南终老。此后,人们便把夫妻重又团聚或和好 称为“破镜重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