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花甲之年是用来形容什么的?花甲之年是什么意思?

本文目录一览:

花甲之年是什么意思?

形容已经年过六十的老人。

花甲:旧时用天干和地支相互配合作为纪年,六十年为一花甲,亦称一个甲子。

【读音】huā jiǎ zhī nián

【出处】宋·计有功《唐诗纪事》:“(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捋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扩展资料

弱冠:男子二十岁左右。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戴上成人帽子。因不到壮年,故称“弱冠”。

而立:三十岁。《论语》:“三十而立”。立,指“有所成就”。

不惑:四十岁。《论语》:“四十而不惑。”惑:迷惑。

知天命:五十岁。《论语》:“五十而知天命”。

花甲:六十岁。古代六十年为一甲子。

古稀:七十岁。杜甫《曲江》诗:“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耋[mao die (四声,二声)]:八九十岁。泛指老年。《礼记》:“八十九十曰耄”。《诗》毛传:“八十曰耋”。

期颐:一百岁。《礼记》:“百年为期颐。

花甲之年形容什么

花甲之年是一个成语,读音是huā jiǎ zhī nián,指老人六十岁。

花甲,指60岁。花甲一词出自中国古代历法,以六十年为一循环,一循环称为一甲子,又因干支名号繁多且相互交错,又称花甲。

又一种说法是,人的指甲根部有一道白色的痕迹,到了六十岁,随着身体的愈加衰老,这道白痕就会消失不见,故而称作“花甲”。当然也有例外的,比如身体好的人超过六十岁,白痕还在,而有的人身体衰弱,未到六十岁也有可能没有白痕。

扩展资料

宋·计有功《唐诗纪事》第六十六卷:“(赵牧)特大中、咸通中敩(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埒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人们习惯称六十岁为“花甲”,称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为“花甲老人”、“花甲之年”。“花甲”是“花甲子”的简称,这一名称的来历和我国古代的干支纪年法密不可分。 干支,即天干、地支。天干本称“干”,地支本称“支”,是上古时代就已出现的一种计数、计时符号。 天干有十个,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共十二个,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组合时单数配单数,双数配双数,如甲子、乙丑,而不能是甲丑、乙子)组合为六十对不重复的计数单位(成语“丁是丁,卯是卯”即源于此。因为“丁”和“卯”分别属于天干和地支,混误不了,

所以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办事认真,毫不含糊)。组合时,以十干为主,自“甲”开始,依次与十二地支相配合。到第十支时,十干已全部配完,那么再从第一干开始与第十一支相配,依次类推下去,共得六十组,称为“六十甲子”。

六十年周而复始,所以六十岁是“花甲”之年。 据考证,公元前十三世纪的商代,我国就已经有用干支记日的记载,而用干支纪年,一般认为开始于东汉光武帝建武十三年(公元54年)。在此以前的干支,是后人加上的。干支纪年从东汉开始一直沿用至今。

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赵牧)

“花甲之年”也叫“耳顺之年”

参考资料花甲(60岁雅称)_百度百科?

花甲之年是什么含义

形容60岁的老人。

不满周岁的儿童――襁褓,

2-3岁――孩提,童年——总角,垂髫,

8岁(男)——龄年,

10岁以下――黄口,

10岁(女)——髻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14岁(女)――豆蔻年华,

13—15岁——舞勺之年,

15岁(女)——及笄之年,

15岁(男) ------- 志学之年,

15—20岁——舞家之年,

16岁(女)――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蓓(信),年华出嫁——标梅之年,

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

50岁――知命之年、半百,

60岁――花甲,平头之年、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8,

0岁――杖朝之年

88岁——米寿,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台,骀)背之年,

99岁——白寿100岁――期頣 ,人瑞,

108岁——茶寿

花甲之年是什么意思呀?

古代60岁称为花甲之年,或者耳顺之年。

我国古人对于人不同阶段的岁数都有不同的称谓,大家常常听到的“年过花甲”、“花甲之年”、“耳顺之年,就是指60岁的老人。其他年龄代称如下:

3~8岁儿童——垂髫。

8~14岁少年——总角。

20岁青年——弱冠、及冠。

30岁男子——而立。

40岁壮年——不惑。

50岁中年——知命、半百、大衍。

60岁老年——花甲、耳顺。

70岁老年——古稀、杖国。

80岁高龄——耄耋。

90岁高龄——鲐背。

100岁高龄——期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