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捉襟见肘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

捉襟见肘,读音为zhuō jīn jiàn zhǒu,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出自战国庄子《庄子·让王》: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襟而肘见,纳履而踵决。

释义:连续十年不曾添制新衣,戴上帽子便拉断了帽带,拉过衣襟就露出了手臂,穿起鞋子就露出了脚跟。

扩展资料:

近义词:顾此失彼

顾此失彼,拼音是gù cǐ shī bǐ,意思是顾了这个,丢了那个。形容忙乱或慌张的情景。

出自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六回:一军攻麦城,一军攻纪南城,大王率大军直捣郢都,彼疾雷不及掩耳,顾此失彼,二城若破,郢不守矣。

释义:一军攻打麦城,一军攻打纪南城,大王率大军直攻郢都,使敌军来不及防备,顾了这个,丢了那个,打麦城和纪南城如果攻破了,郢都他们也守不住。

“捉襟见肘”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问题补充:“捉襟见肘

捉襟见肘

拼音:zhuō jīn jiàn zhǒu

同义词:衣不蔽体、衣衫褴褛、百孔千疮、

反义词:绰有余裕、绰绰有余、完美无缺、

出处:先秦·庄周《庄子·让王》:“曾子居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襟而肘见,纳履而踵决。”

解释:拉一拉衣襟,就露出臂肘。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例子:平时所过的早就是~的生活,更那有什么余钱来做归国的路费呢?(郭沫若《学生时代·创造十年》)

捉襟见肘的意思

捉襟见肘

【读音】zhuōjīnjiànzhǒu

【解释】衣服破烂,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比喻生活困难或处境窘迫。

【字意】襟:衣襟;肘:胳膊肘。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出处】先秦·庄周《庄子·让王》:“曾子居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襟而肘见,纳履而踵决。”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示例】邹韬奋《被关在门外的教职员》:“也许因为力量的限制,致有~的情形。”

近义词衣不蔽体、衣衫褴褛、百孔千疮

反义词绰有余裕、绰绰有余、完美无缺

捉襟见肘什么意思

捉襟见肘意思是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读音:zhuō jīn jiàn zhǒu。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出处:

1、战国庄周《庄子·让王》:“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襟而肘见,纳履而踵决。”译文:十年没有添制新衣,正一正帽子帽带就会断掉,提一提衣襟臂肘就会外露,穿一穿鞋子鞋后跟就会裂开。

2、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七十七回:“只为一向窘迫,捉襟见肘,便东涂西抹不来,所以诸事胆怯。”

扩展资料:

捉襟见肘的近义词有左支右绌。

左支右绌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 zuǒ zhī yòu chù ,原指弯弓射箭的姿势,左手支持,右手屈曲。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方面,那方面又出了问题。后用以形容财力或能力不足,顾此失彼的窘状。用法为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出处:

1、清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五:“左支右绌,困不可忍。”译文:应付了这方面,那方面又出了问题。处境困顿无法忍受。

2、西汉刘向《战国策·西周》:“养由基曰:‘子何不代我射之也?’客曰:‘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译文:养由基说:“你为何不替我射箭呢?”客人说:“我不能教你左手支持,右手屈曲。”

“捉襟见肘”的意思是什么?

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捉襟见肘。读音:【zhuō jīn jiàn zhǒu】

出自《庄子·让王》:“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襟而肘见,纳履而踵决。”

近义词:顾此失彼、掣襟露肘、左右支绌、衣不蔽体、衣衫褴褛

1.顾此失彼[gù cǐ shī bǐ] 释义:顾了这个,丢了那个。形容忙乱或慌张的情景。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六回:“分军为三:一军攻麦城,一军攻纪南城,大五率大军直捣郢都,彼疾雷不及掩耳,顾此失彼,二城若破,郢不守矣。”

2.掣襟露肘[chè jīn lù zhǒu] 释义:掣:牵接。接一下衣襟胳膊肘儿就露出来。形容衣服破烂,生活贫困

出处:《明史·刘应节传》:“边长兵寡,掣襟露肘。”

3.左支右绌[zuǒ zhī yòu chù] 释义:支:支持;绌:屈曲,引伸为不足。原指弯弓射箭的姿势,左手支持,右手屈曲。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方面,那方面又出了问题。

出处:《战国策·西周策》:“我不能教子支左屈右。”

4.衣不蔽体[yī bù bì tǐ]?释义:蔽:遮。衣服破烂,连身子都遮盖不住。形容生活贫苦。

出处:秦牧《土地》:“衣不蔽体、家里正在愁吃愁穿的农民望了这群不知稼穑艰难的人们一眼,一句话也没说。”

5.衣衫褴褛[yī shān lán lǚ]?释义:褴褛:破烂。衣服破破烂烂。

出处:先秦·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二年》:“训之以若敖,蚡冒,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杜预注:“蓝缕:敝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