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过零丁洋中干戈寥落四周星中干戈是什么意思
《过零丁洋》中“干戈寥落四周星”中“干戈”意思是指战争,“干戈寥落四周星”的意思是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这首诗见于文天祥《文山先生全集》,当作于公元1279年(宋祥兴二年)。公元1278年(宋祥兴元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押到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随后又被押解至崖山,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文天祥不从,出示此诗以明志。
原文: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首诗饱含沉痛悲凉,既叹国运又叹自身,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但在最后一句却由悲而壮、由郁而扬,迸发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干戈是什么意思 干戈具体是什么意思
1、干戈释义:干和戈都是古代常用兵器,后用来泛指武器,也比喻战争或动武:大动干戈。
2、近义词:兵戈、交战、打仗、战争。
3、反义词:玉帛。
4、干戈,均为古代兵器,因此后以“干戈”用作兵器的通称。后来引申为指战争。干为防具,戈为武器均为古代兵器,因此后以“干戈”用作兵器的通称。后来引申为指战争。
什么是干和戈?
干,是指作战时防御的盾牌,初民时以杆抵挡矢石,木杆就是干。后来在木杆上编缠藤条或树皮,以扩大掩护面。后来,多用皮制,形制较大,上面钉有圆形的青铜部件,成为防护刀、剑、枪、矢等利器的较好掩体。
戈,是一种用于进攻的武器,是由镰刀演化而来的,戈刃朝内,多用于钩割,在当时是颇有威力的长兵器。干戈合用,泛指一切兵器,是古代战争的象征,后世常用的“大动干戈”一词中“干戈”的意思即如此。
在这种战争中,人们的格斗对象是同自己—样有智慧的人,因此格斗技术比打猎要复杂得多。这种原始的战争有力地促进了武术的发展。
青铜戈
干戈是什么意思啊
干戈,均为古代兵器,因此后以“干戈”用作兵器的通称。
后来引申为指战争。另有同名小镇,和人名,下面分别详细介绍。干为防具,戈为武器。
1、干和戈是古代常用武器,具体“干”指盾牌,上古时期,秦称“盾”,山东六国称“干”,“戈”指进攻的类似矛的武器,见上图。因以“干戈”用作兵器的通称。
①《诗·周颂·时迈》:“戴戢干戈,载櫜弓矢。”
②汉 桓宽 《盐铁论·世务》:“兵设而不试,干戈闭藏而不用。”
③《说唐》第一回:“金鼓喧天,戈耀日。”
2、指战争。
①《史记·儒林列传序》:“然尚有干戈,平定四海,亦未暇遑庠序之事也。”
②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干戈兴则武夫奋,《韶》《夏》作则文儒起。”
③宋 王安石 《何处难忘酒》诗之一:“赋敛中原困,干戈四海愁。”
④《东周列国志》第一百三回:“社稷将危,神人胥怒!某叨为嫡嗣,欲讫天诛。甲胄干戈,载义声而生色;子孙臣庶,念先德以同驱。”
⑤清 黄遵楷 《跋》:“今海内鼎沸,干戈云扰。”
3、指兵士,武力。
①汉 赵晔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孙武曰:‘吾以吴干戈西破楚,逐昭王而屠荆平王墓。’”
②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不是咱家口大,略使权术,立退干戈。”
③ 邓友梅 《别了,濑户内海》:“后来又一想,不象,两个孩子男女私情的事,警察署不用动这么大干戈的。”
4、古代武舞。
①《礼记·文王世子》:“春夏学干戈,秋冬学羽籥,皆於东序。” 孙希旦 集解:“干戈,武舞。”
②宋 曾巩 《相国寺维摩院听琴序》:“然习其射御於礼,习其干戈於乐。”
干戈是什么意思
干戈[gān gē]:干与戈,古代常用兵器。比喻战争。
出处:《礼记·檀弓》:“能执干戈以卫社稷。”
白话释义:能够拿起武器来保卫国家。
例句:化干戈为玉帛。
扩展资料
近义词:
1、打仗[dǎ zhàng]:进行战争;作战;上战场卖命。
出处:《文明小史》第三十二回:“外国人到我们山东来横行,那是朝廷不肯合他打仗的原故。”
白话释义:别的国家的人到我们山东这片地区来横行霸道,这是朝廷不愿意和他们打仗的原因。
例句:引诱印第安人为英国打仗。
2、交战[jiāo zhàn]:敌对军队之间作战。
出处:《资治通鉴》:“初一交战。”
白话释义:刚开始作战。
3、战争[zhàn zhēng]:为政治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斗争。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 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
白话释义:取消诸侯的制度变为郡县制,每个人都可以安居乐业,没有战争的忧患,功绩可以流传一万年。
例句:这个世界需要和平,不能够再出现战争。
干戈四起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涿鹿之战、牧野之战、巨鹿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赤壁之战;围魏救赵、三国鼎立、初出茅庐、四面楚歌、破釜沉舟、望梅止渴、卧薪尝胆背水一战、风声鹤唳、草木皆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