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鸡儆猴成语的来历(杀鸡骇猴和杀鸡儆猴哪个是成语)

本文目录一览:

人们常说的杀鸡儆猴,跟猴子和鸡有什么关系?

杀鸡儆猴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shā jī jǐng hóu,本意是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惩罚某个个体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出自《易经·师》卦。

绳之以法,犯军令韩信斩殷盖。杀鸡儆猴,振军心枪毙韩复榘。相传猴子是最怕见血的,驯猴的人首先当面把鸡杀给它看,叫它看看血的厉害。才可以逐步进行教化。捉猴子的人就采用这杀鸡战术,不管它怎样顽强抗拒,只要雄鸡一声惨叫,鲜血一冒,猴子一见,便全身软化,任由捉获了。

春秋时期,齐景公任命田穰苴为将,带兵攻打晋、燕联军,又派宠臣庄贾作监军。穰苴与庄贾约定,第二天中午在营门集合。第二天,穰苴早早到了营中,命令装好作为计时器的标杆和滴漏盘。约定时间一到,穰苴就到军营宣布军令,整顿部队。可是庄贾迟迟不到,穰苴几次派人催促,直到黄昏时分,庄贾才带着醉容到达营门。

穰苴问他为何不按时到军营来,庄贾无所谓,只说什么亲威朋友都来为我设宴饯行,我总得应酬应酬吧?所以来得迟了。穰苴非常气愤,斥责他身为国家大臣,有监军重任,却只恋自己的小家,不以国家大事为重。庄贾以为这是区区小事,仗着自己是国王的宠臣亲信,对穰苴的话以为然。

穰苴当着全军将士,命令叫来军法官,问:“无故误了时间,按照军法应当如何处理?”军法官答道:“该斩!”穰苴即命拿下庄贾。庄贾吓得浑身发抖,他的随从连忙飞马进宫,向齐景公报告情况,请求景公派人救命。在景公派的使者没有赶到之前,穰苴即令将庄贾斩首示众。全军将士,看到主将杀违犯军令的大臣,个个吓得发抖,谁还再敢不遵将令。

这时,景公派来的使臣飞马闯入军营, 拿景公的命令叫穰苴放了庄贾。 穰苴沉着地应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他见来人骄狂,便又叫来军法官,问道:“乱在军营跑马,按军法应当如何处理?”军法官答道:“该斩。’来使吓得面如土色。

穰苴不慌不忙地说道:“君王派来的使者,可以不杀。”于是下令杀了他的随从和三驾车的左马,砍断马车左边的木柱。然后让使者回去报告。穰苴军纪严明,军队战斗力旺盛,果然打了不少胜仗。

杀鸡儆猴 成语故事

一、杀鸡儆猴的成语故事:

有个杂耍艺人新买来一只受过训练的猴子,这只猴可机灵了,它会跳舞,也会翻跟斗。可有时候就不听主人指挥,鼓声四起,那猴像没听到似的,坐在那里东张西望,一动不动。主人很生气,于是想出一个办法。他抓来一只公鸡,对着公鸡又是打鼓又是敲锣,公鸡怎么会演戏呢,它被吓呆了。

主人拿起一把刀,把公鸡宰了,坐在旁边观望的猴子吓坏了。以后,只要主人一打鼓它就跳舞,一敲锣它就翻跟斗,一点不含糊。观众们都佩服艺人的训练办法。

二、释义:

杀鸡儆猴为常用成语,读音为shā jī jǐng hóu,本意是杀鸡给猴子看,警告别的人。

“杀鸡儆猴”也作“杀鸡吓猴”、“杀鸡骇猴”,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杀鸡吓猴”和“杀一儆百”都含有“惩罚一个来警诫其余”的意思。但杀鸡吓猴所警诫的可以是很多人,也可以是一个人;而“杀一儆百”所警诫的必须是多人。

三、近义词

杀一儆百:儆,警告;处死一个人,借以警戒许多人。

扩展资料:

一、英文翻译:punish someone as a warning to others

成语资料常用程度:常用感情色彩:褒义词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

二、由来

绳之以法,犯军令韩信斩殷盖。杀鸡儆猴,振军心枪毙韩复榘。相传猴子是最怕见血的,驯猴的人首先当面把鸡杀给它看,叫它看看血的厉害。才可以逐步进行教化。捉猴子的人就采用这杀鸡战术,不管它怎样顽强抗拒,只要雄鸡一声惨叫,鲜血一冒,猴子一见,便全身软化,任由捉获了。

三、典故

春秋时期,齐景公任命田穰苴为将,带兵攻打晋、燕联军,又派宠臣庄贾作监军。穰苴与庄贾约定,第二天中午在营门集合。第二天,穰苴早早到了营中,命令装好作为计时器的标杆和滴漏盘。约定时间一到,穰苴就到军营宣布军令,整顿部队。

可是庄贾迟迟不到,穰苴几次派人催促,直到黄昏时分,庄贾才带着醉容到达营门。穰苴问他为何不按时到军营来,庄贾无所谓,只说什么亲威朋友都来为我设宴饯行,我总得应酬应酬吧?所以来得迟了。

穰苴非常气愤,斥责他身为国家大臣,有监军重任,却只恋自己的小家,不以国家大事为重。庄贾以为这是区区小事,仗着自己是国王的宠臣亲信,对穰苴的话以为然。

穰苴当着全军将士,命令叫来军法官,问:“无故误了时间,按照军法应当如何处理?”军法官答道:“该斩!”穰苴即命拿下庄贾。庄贾吓得浑身发抖,他的随从连忙飞马进宫,向齐景公报告情况,请求景公派人救命。在景公派的使者没有赶到之前,穰苴即令将庄贾斩首示众。

全军将士,看到主将杀违犯军令的大臣,个个吓得发抖,谁还再敢不遵将令。这时,景公派来的使臣飞马闯入军营, 拿景公的命令叫穰苴放了庄贾。 穰苴沉着地应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他见来人骄狂,便又叫来军法官,问道:“乱在军营跑马,按军法应当如何处理?”

军法官答道:“该斩。’来使吓得面如土色。穰苴不慌不忙地说道:“君王派来的使者,可以不杀。”于是下令杀了他的随从和三驾车的左马,砍断马车左边的木柱。然后让使者回去报告。穰苴军纪严明,军队战斗力旺盛,果然打了不少胜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杀鸡儆猴

杀鸡儆猴出至什么历史典故

【成语典故】杀鸡儆猴出自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三回。从前一个耍猴人买了一只不听话的猴子,艺人十分生气,就到市场买来一只公鸡,对它不断敲锣打鼓,公鸡吓呆了,艺人乘机拿刀杀了公鸡,坐在一旁的猴子也吓坏了,从此只要艺人说什么或敲锣打鼓,猴子就会毫不含糊地执行艺人的指令。

【解释】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杀鸡儆猴这个成语来自哪里?在平时生活中可以怎样应用?

杀鸡儆猴这个成语来自哪里?在平时生活中可以怎样应用?

? ? ? 杀鸡儆猴出自《易经·师》卦。原文意思大概如下:为什么要杀鸡给猴子看呢?有什么用呢?为什么不是杀鸭杀鹅呢?相传猴子是最怕见血的,驯猴的人首先当面把鸡杀给它看,叫它看看血的厉害。才可以逐步进行教化。捉猴子的人就采用这杀鸡战术,不管它怎样顽强抗拒,只要雄鸡一声惨叫,鲜血一冒,猴子一见,便全身软化,任由捉获了。 那么在生活中,我们概怎样应用这个成语呢?

一、用于反贪污腐败

? ? ?当一个国家的政治清廉时,那么这个国家一定可以长治久安,在国家之中,最令人痛恨的便是贪污腐败的官员,他们就像参天大树里树干中的害虫,吸食着大树的养分,面对这样的害虫,最好的手段就是将其彻底铲除并且让其他人引以为戒。 ? ? ? ? ? ? ? ? ? ? ? ? ?

二、用于社会管理

? ? ?在社会管理中,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面对那些故意扰乱公共设施的、为大众生命财产带来威胁的,应当用凌厉的手段打击。

三、用于企业管理

? ? ?企业的管理其实并不简单,人心难以统一,况且企业的运营最讲究的便是效率,管理者在企业管理上不可疏忽大意,规矩便是一切,对于违反规矩的应当严肃处理,这样才能换得企业工作的高效。

? ? 大家对于杀鸡儆猴这个成语还有什么样的理解,认为在平时生活中还可以怎样应用?可以在评论区留下自己的观点。

? ?

杀鸡儆猴成语来历

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

“杀鸡儆猴”说的是杀掉鸡来吓唬猴子,比喻惩戒一个以警戒其余。在耍猴人看来杀掉鸡的成本远远低于杀掉猴子的成本,鸡较之于猴子要无用的多。而鸡们一向是“作秀”的高手,什么“鸡飞狗跳”、“蛋打鸡飞”,总之上得了台面,于是被杀的鸡总要把“被杀”演绎成一场大张旗鼓奢侈铺张的大片。满地鸡毛的挣扎,血流四处的惨境,呼天抢地的鸣冤。用这种效果来吓唬猴子是绰绰有余的了,猴子们自然不想身首异处,只得俯首帖耳不敢造次了。

由来

绳之以法,犯军令韩信斩殷盖。杀鸡儆猴,振军心枪毙韩复榘。相传猴子是最怕见血的,驯猴的人首先当面把鸡杀给它看,叫它看看血的厉害。才可以逐步进行教化。捉猴子的人就采用这杀鸡战术,不管它怎样顽强抗拒,只要雄鸡一声惨叫,鲜血一冒,猴子一见,便全身软化,任由捉获了。

历史事件

姜太公灭了商纣,周朝立基之后,要罗致一批人才为国家效力。在齐国有一位贤人狂橘,很为地方上人士推重。姜太公慕名,想请他出来做事,拜访了三次,都吃闭门羹。姜太公忽然把他杀了,周公但想救也来不及,问姜太公:“狂橘是一位贤人,不求富贵显达,自己拙井而饮,耕田而食,正所谓隐者无累于世,为什么把他杀了?”

姜太公说: “四海之内,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天下大定之时,人人应为国家出力。只有两个立场,不是拥护就是反对,绝不容有犹豫或中立思想存在,以狂橘这种不合作态度,如果人人学他样,那还有什么可用之民。可纳之饷呢?所以把他杀了,目的在于儆效尤!”

果然经此一杀,想杯葛周朝的人都不敢自呜清高,隐居下去了。

请问下"杀鸡儆猴"这个成语从哪里来的?是出自何处啊?

杀鸡儆猴”说的是杀掉鸡来吓唬猴子,比喻惩戒一个以警戒其余。

在耍猴人看来杀掉鸡的成本远远低于杀掉猴子的成本,鸡较之于猴子要无用的多。而鸡们一向是“作秀”的高手,什麽“鸡飞狗跳”、“蛋打鸡飞”,总之上得了台面,于是被杀的鸡总要把“被杀”演绎成一场大张旗鼓奢侈铺张的大片。满地鸡毛的挣扎,雪流四处的惨境,呼天抢地的鸣冤。用这种效果来吓唬猴子是绰绰有余的了,猴子们自然不想身首异处,只得俯首帖耳不敢造次了。

可是杀鸡儆猴却有不妥之处。

首先动机不纯。杀鸡就是杀鸡,如果该死那是咎由自取,如果不该死硬给杀了不免冤屈。为了儆猴而杀鸡总会以人丰富的联想,多半以为杀的屈了。如此杀来杀去,该死的不该死的各个哭冤,每一只鸡都以为代猴受过,不免滑稽。而且这杀鸡也就彻底的蜕变成一种权术,合理合法性丧失不亦悲哉。

其次方法不当。“杀”也好,“儆”也好,让人觉得有高压之感。非得鸡头落地才得猴胆心惊不敢越雷池一步。俗语言,君子以仁,小人以智,分而治之不亦善哉。如果能深入的研究猴子们的特殊习性,施之以法,何须费用鸡们的头颅而吓坏猴子们的神经,只怕各个呆若木鸡,又如何能真正的发挥它们的主观能动性。

第三效果不佳。杀的多了鸡们自然心怀不满,猴子们的神经也有了耐药性,看的多了便会遗下诸如的印象:鸡是该杀的,能杀得是鸡;猴子是不该杀的,不能杀的是猴子。长此以往,猴子们便会津津有味的欣赏杀鸡的风光,一方面洋洋自得于自己无死的荣耀,便如古罗马竞技场看台上的贵族一般……被杀与死亡自此与猴子们绝缘。及至你拿了刀要割猴子们的脑袋,猴子们哪会买帐,它会指着鸡们说“杀它”。唉,久病成医,猴子们也会给自己开药方了。

所以,该杀得鸡要杀,该杀的猴子也要杀,二者且莫混为一谈。杀鸡儆猴慎谈的为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