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性起伪和盈科而进,虚壹而静的意思

化性起伪:谓变化先天的本性,兴起后天的人为。《荀子·性恶》:“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 杨倞 注:“言圣人能变化本性,而兴起矫伪也。”《宋史·蔡元定传》:“ 元定 简学者 刘砺 曰:‘化性起伪,乌得无罪!’未几,果谪 道州 。” 罗惇曧 《文学源流》:“ 宋 儒排 荀子 性恶甚力,……其教人以变化气质为先,实暗用 荀子 化性起伪之意。”

这是荀况提出的礼、法起源的一个前提。因为人性的放纵会造成不可收拾的恶果,所以必须对它进行改造,即“化性起伪”。“伪”,指后天的人为作用。圣人极其礼、法就是为了改造人类的恶性而产生的。

盈科而进:孟子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由浅及深逐渐积累的过程,他以流水为例生动地阐明了这个道理。他说:?

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 。

其本意是说有本源的水,奔腾不息,昼夜流淌,注满一个洼坑之后继续向前奔流,一直归 入大海。引申为学习也应该像奔涌的泉水一样,注意每一个知识环节的掌握,注意学习知识 的连续性,“盈科而后进”,直到学有所成。?

孟子反对学习的时候急于求成,揠苗助长,他说:“其进锐者,其退速”。急于求成,人为地赶速度,违背学习规律,只能是欲速则不达。

循序渐进(或曰“盈科而进”)仍然是现代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虚壹而静: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荀子特别重视学习态度的培养,提出了这种观点。他把学习态度归结为“虚壹而静”,特别强调专心有恒。“虚”即虚心,就是不要先入为主;“壹”即专心,不一心二用;“静”即静心,即不能用无根据的胡思乱想或感情的冲动来扰乱人的理智和正常的思维活动。

搜一下:化性起伪和盈科而进,虚壹而静的意思

请详细解释一下孟子“盈科而进”的思想

《孟子》中有一段话说:“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曰:‘源源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手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孟子·离娄下》)用水的“盈科而进”,比喻人之“有本”,说明人格之美取决于自身内在的精神源泉,而不是来自外在的“声闻”,这就是内在的美,充实的美,其中便有乐在。 盈科而进 这是指学习和教学过程中要循序渐进。孟子说:"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 又说:"其进锐者,其退速。" 进程过于迅速,势必影响实际效果,致使退步也快。正确的进程应当象流水一样,注满了一个洼坎之后再往下流,这就是 "盈科而后进"的道理。孟子还以"揠苗助长"的寓言来说明循序渐进的重要性,学习知识如同作物生长一样,是一个自然有序的过程,有自己的规律,人们应当关注并促进教学过程的实现,但决不能用拔苗的方法去助长,结果是适得其反。有些事情别人帮不了你,还是得自己拿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