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认为次韵和诗有哪些弊端(诗与词的差别有 诗韵较窄)
本文目录一览:
次韵”是什么意思?
次韵的意思:依照别人作诗所用的韵来和诗。
拼音:
[ cì yùn ]
引证解释:得路遂腾去,颇忆缠绵时。’继室代答,亦用丝时两韵。是次韵非始 元 白 也。”
次韵近义词:
一、步韵?[ bù yùn ]
也叫次韵。旧体诗词中一种和(hè)诗的方式,即和诗所用的韵及其先后次序必须同被和诗完全一致。
” 鲁迅 《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这个艳传,那个步韵,比对于华屋丘墟,生民涂炭之惨的大事情还起劲。”
二、韵律?[ yùn lǜ ]
诗歌中的声韵和节律。在诗歌中,音的高低、轻重、长短的组合,匀称的间歇或停顿,句中句末或行末用同韵同调的音相和谐,构成韵律。
” 叶圣陶 《游了三个湖》:“听湖波拍岸,挺单调,可是有韵律。”
古诗中的“次韵”是什么意思?
1.古诗中的“次韵”的意思是指:旧时古体诗词写作的一种方式。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次韵就是和诗的一种方式。也叫步韵。
2.“次韵”的读音:cì yùn
词语概念:
(1)基本解释:旧时古体诗词写作的一种方式。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
(2)引证解释:
指依次用所和诗中的韵作诗。也称 步韵。世传次韵始于 白居易 、 元稹 ,称“ 元和体”。
唐代元稹 《酬乐天馀思不尽加为六韵之作》:“次韵千言曾报答,直词三道共经纶。” 原注:“ 乐天 曾寄予千字律诗数首,予皆次用本韵 酬和,后来遂以成风耳。”一说始于 南北朝 。 明 焦竑 《焦氏笔乘·次韵非始唐人》:“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载 王肃 入 魏 ,舍 江 南 故妻 谢氏 ,而娶 元魏帝 女,故其妻赠之诗曰:‘本为薄上蚕,今为机上丝。得路遂腾去,颇忆缠绵时。’继室代答,亦用丝时两韵。是次韵非始 元 白 也。”
基本含义:
古人“和韵”的一种格式,又叫“ 步韵”,它要求作者用所和的诗的 原韵原字,其先后次序也与被和的诗相同,是和诗中限制最严格的一种,就是依次用原韵、原字按原次序相和。如 黄鲁直《次韵王定国扬州见寄》:“清洛思君昼夜流。北归何日片帆收?未生白发犹堪酒,垂上青云却住州。飞雪催盘胜鱼腹,明珠论斗煮鸡头。平生行乐自不恶,岂有竹西歌吹愁?”
关于次韵诗之始,前人数有始于唐代 元稹、 白居易之说。如宋人程大昌《考古编·古诗分韵》谓:“唐世次韵,起元微之、 白乐天。” 张表臣《珊瑚钩诗话》讲得更为具体:“前人作诗,未始和韵。自唐白乐天为杭州刺史,元微之为浙东观察,往来置邮筒倡和,始 依韵。”清人赵翼《瓯北诗话》也持此论。至近代 陈声聪《兼于阁诗话》仍称:“诗次韵,始于唐之元、白、皮、陆,而盛于宋之苏、黄。”今人卞孝萱先生《唐代次韵诗为 元稹首创考》进而考证出次韵诗系元稹首创,并云创始时间为元和五年(810年),创始之作为元稹在江陵府所作《酬乐天书怀见寄》等五首。
实则元、白之前,大历十才子中的卢纶、 李益之间便有次韵相酬之作。 李益有《赠内兄·卢纶》诗:“世故中年别,馀生此会同。却将悲与病,来对郎陵翁。”(《全唐诗》卷283) 卢纶和诗《酬李益端公夜宴见赠》为:“戚戚一西东,十年今始同。可怜歌酒夜,相对两衰翁。”(《全唐诗》卷277)
据 傅璇琮先生《 卢纶考》,卢纶卒于贞元十四年、十五年(798年、799年)间,《酬李 ? ? ? ?益端公夜宴见赠》当作于贞元中,可见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次韵之体至迟在贞元年间就出现了,所以不能说次韵诗始自元、白,更不能说系 元稹首创。
和诗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1) 和诗,只作诗 酬和,不用被和诗 原韵;
(2)依韵,亦称同韵, 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
(3)用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
(4)次韵,亦称 步韵,就是依次用 原韵、原字按原次序相和。
例文演示:
《水龙吟》宋·章质夫
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轻飞乱舞,点画 青林,全无才思。
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绣床旋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
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次韵梨花》宋· 黄庭坚
桃花人面各相红,不及天然玉作容。总向风尘尘莫染,轻轻笼月倚墙东。
《次韵刘景文见寄》唐·苏轼
谁上柬来双鲤鱼,巧将诗信渡江湖。细看落墨皆松瘦,想见掀髯正 鹤孤。
烈士家风字用此,书生习气未能无。莫因老骥思千里,醉后哀歌 缺唾壶。
文章欣赏
习惯在初春赏梨花,因为那种带雨的湿漉与沁凉,那种惊心动魄清冷之美,让人觉得这世间还有浊气没有玷污冷艳,所以爱上梨花是一种习惯,也是在寻找心灵栖息的高地。
在忙完了高三长长的补课后,终于有一点闲暇来到那片开着梨花的山坡。虽然这片梨林还没有花开成海,而那种透明与纯净的感觉却依然如昔。山尖上仿佛还有银白的积雪,天空是一望无际的纯蓝,使山的轮廓那样清晰,那样刚硬。这时,正好听着黑鸭子净如天籁的歌声,真有说不出的感动。美而清的梨花有雪融化的声音,仿佛是一筝古曲幽幽的流过山坡,而我分明看见那初春小河上漂过一丝新绿,如此明丽又如此沉静!
这种感觉让我仿佛穿越 嵇康的竹林,来到 陶渊明的东篱菊花下,于 兰亭静观 王羲之的流觞曲水,踏进古风依然的青石小镇,一位清韵犹存的佳人翩然从身旁走过。我的心沉静下来,抚摩着身旁的梨树,感受它的沁凉。
行走在梨林间,梨花白色的花瓣轻轻飘落在我身上,使我忍不住把脸挨近五瓣的梨花,这清冷而净洁的梨花,纤尘不染,为何你要凋谢的如此匆忙?我不禁有点黯然感伤,天资灵秀,意气殊高的花呀,难道真甘心于把你极致之美零落成泥?又一阵山风吹过,一片片的梨花翩然落下,我用手轻轻接住了一瓣,看着静静躺在手心的梨花,晶莹恬然,没有伤春悼红的哀怨。我的心蓦然一惊,白赛玉雪的梨花,你是想告诉我,你根本不在乎生命的长短吧?因为你素白的本色,清凉的逸意早已留存人世的意念里,根植于人们的内心,何须与桃红柳绿相争?
哦,梨花,在你清冷和湿漉的背后,还有这样的 高洁意气。难怪黄庭坚在《次韵梨花》要这样写道:“ 桃花人面各相红,不及天然玉作容。总向风尘尘莫染,轻轻笼月倚墙东”,不正是用桃花的红艳来反衬你的清新淡雅吗?
释然后,黯淡的心情一下明朗起来,极目远眺,好一片梨花,好一片洁白啊。
早春三月,树绿了,花开了,鸟儿清亮的啼鸣穿越梨林,一种远离已久的心旷神怡油然而来。远处,农民在山坡上锄草、耕地、播种,而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离的很远,对于没有太多时间金钱远游的我,实在是一种快乐和幸福。
徜徉在山坡上,暖暖的阳光柔柔的洒满我的双肩,那轻,那柔,那明媚,让我感觉生活里从没有过的惬意!一种空灵的而幸福惬意的感觉!这样的感觉很早已经迷失在人事的红尘里,久已无处寻觅的幸福! 我看见梨花的飘落,也看见春天的花儿正在开,梦想仿佛也离我越来越近。有时候,幸福只是一种感觉,一种心情,而一生的时光,朋友啊,你曾有多少回这样任岁月侵蚀永不褪去梨花的春色呀!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的文学思想
剖析自我是一种智慧。剖析自我,才能丰富自已去感知这世界的美丽;剖析自我,才能幸福快乐地生活在天地之间。剖析自我,才会深深地懂得:人的生命如不饱尝过人生的酸甜苦辣,就不会磨砺出生活的精彩。
剖析自我是一种淡然。剖析自我,内心就会滋生出一种平和,一种欢畅,一种坦然,就会忘记世间的纷繁,看淡爱恨情愁,了却孤寂哀怨。剖析自我,会那么自然、那么随意、那么百无禁忌,如同春日去大自然中沐浴暖阳。深呼吸新鲜的空气。
剖析自我是一种精神。剖析自我,是对自已人生的考验,是一种精神的升华。就在这剖析中,享受这份精神的快乐,领悟这份精神的骄傲,感受这份精神的高洁。
剖析自我是一种勇气。如果只读别人,不敢剖析自己人,即使侥幸成功,也不能持久,最终还是会失败。只有剖析自已,才会树立信心,坚定信念,勇敢地面对现实。
剖析自我是一种毅力。剖析自已,就会练就了一种不服输、坚韧不拔的精神。就会用心去触摸碰撞人生中难题,克服困难,解除难题。
其实,剖析自我很难,塑造一个好的自已更难。因为读别人时,我们往往戴着“有色眼镜”,而剖析自己时,则用“显微镜”或“放大镜”:显微自己的缺点,放大自己的成就。
现代诗歌的缺点和弊端
不知道该怎样评价新诗界。一方面,诗人非常之多,诗歌非常之多;另一方面,那么多的诗没人要看。
其实,新诗早就结出硕果了。闻一多,徐志摩,戴望舒,卞之琳,冯至,艾青。他们借鉴西方诗歌的形式和技巧,继承传统诗歌的优点,创作出许多精品。
现在新诗却在一条歧路上走。所谓的诗人,随意搜检出字眼,排列成诗的形式。但是思想在哪里呢?他们糟蹋着汉语。
诗歌可以象征,可以神秘,可以朦胧,但不必晦涩。诗歌的最高境界从来不是晦涩。难懂的诗不一定是好诗。不要用《锦瑟》来反驳我。《锦瑟》具有统一的意象,多义,而不是空有其表。
很多现在的诗人,喜欢用晦涩来掩饰,让人如暗中摸索,不知道他要说什么。诗歌创作越来越个人化。
“梨花体”出现了,群起而攻之,嘲笑,抨击。谁想到它是对现有诗歌的一种矫正——虽然矫枉过正?没有就没有吧,何必装出高深的样子让人敬畏?
新诗的未来也许是流行歌曲。看看历史就知道:国风,乐府,词,曲,都是如此。至少,流行歌曲的词让人明白,新诗却让人摸不着头脑。
新诗的创作比旧诗更困难,旧诗至少还有固定的格式。也正是这个原因,失败的新诗也会败得更惨——连形式也不剩下。
诗歌没有小说曲折动人的情节,没有戏剧集中激烈的冲突,没有散文娓娓平易的语言,凭什么来吸引人呢?如果再没有真实的情感,它真的一无所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