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合浦还珠用来形容失而复得,可这个成语有什么典故吗?

“合浦还珠”的典故

在东汉时期,西南地区的合浦郡(今广西合浦县)由于盛产珍珠,远近闻名,那里产的珍珠又圆又大,色泽纯正,一直誉满海内外,人们称它为“合浦珠”。

当地渔民都以采珠为生,然后将卖珠的钱向邻郡种粮的百姓交换取粮食。由于采珠的收益很高,一些贪官污吏就乘机贪赃枉法,巧立名目设置各种苛捐杂税盘剥采珠的渔民。为了捞到更多的油水,违背珠蚌的生长规律,一味地叫珠民去采集捕捞。

结果,大珠蚌越来越少,剩下的都是些小珠蚌了,在合浦能捕捞到的珠蚌越来越少,越来越小了。如今产珠少,收入大量减少,渔民们连买粮食的钱都没有,不少人举家搬离甚至因饿死。

汉顺帝刘保继位后,派了一个名叫孟尝的人当合浦郡太守。孟尝到任后,很快找出了当地渔民没有饭吃的原因;于是下令革除弊端,废除盘剥的苛捐杂税,禁止渔民滥捕乱采,规定了捕捞的时间,以及捕捞珠贝的大小,以便保护珠蚌的资源。很快,珠贝的生存环境就变好了,渐渐大批珠贝又迁回了老家,并且大量繁殖。

不到一年时间,合浦郡的珍珠产量又恢复到原来的样子。老百姓都恢复他们的本业,商人开始来往,货物开始流通,老百姓的生活也由此安定下来。他们欢天喜地,把太守奉为神明,纷纷到太守衙门门前磕头拜谢,认为是他感动了上天,用神力召回了合浦珠。

合浦还珠

读音:hé pǔ huán zhū。

解释: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

引证:明代沈鲸《双珠记·母子分珠》:“今分一颗与你带去,我自留一颗,以寓合浦还珠之意。”

例句:我当时虽失的一件无足重轻的东西,究竟能够合浦还珠,我心里总觉喜欢得很。

扩展资料

近义词

1、物归原主

解释:把物品还给原来的主人。

读音:wù guī yuán zhǔ。

引证:明代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五:“他不生儿女,就过继着你家儿子,承领了这家私,物归旧主,岂非天意。”

引用:老舍《茶馆》第三幕:“不是没收吧?又物归原主啦?这可是喜事!?”

例句:我把这个东西给你也算得上是物归原主了。

2、原璧归赵

解释:用蔺相如完璧归赵的典故。指原物归还,并无损失。

读音:yuán bì guī zhào。

引证:清代王浚卿《冷眼观》第十八回:“(你)敢是有甚么方法,能把那位客人失去的四百番花边,原璧归赵么?”

例句:几天后,那条无人认领的项链终于原璧归赵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合浦还珠

合浦珠还的具体译文

合浦珠还 ( hé pǔ zhū huán )

【解 释】 合浦县,原属广东,现属广西,因为是沿海县,水产发达,特别是产珍珠著名,现用“合浦珠还”比喻失物复得或人去复还。

【出 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循吏传·孟尝》:“(合浦)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址比境……尝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曾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

【用 法】 主谓式;作宾语;比喻物归原主或人去而复归

【示 例】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霍女》:“而~,君幸足矣,穷问何为?”

【近义词】 物归原主、合浦还珠

【典 故】

东汉时,合浦郡沿海盛产珍珠。那里产的珍珠又圆又大,色泽纯正,一直誉满海内外,人们称它为“合浦珠”。当地百姓都以采珠 为生,以此向邻郡交趾换取粮食。 采珠的收益很高,一些官吏就乘机贪赃枉法,巧立名目盘剥珠民。为了捞到更多的油水,他们不顾珠蚌的生长规律,一味地叫珠民 去捕捞。结果,珠蚌逐渐迁移到邻近的交趾郡内,在合浦能捕捞到的 越来越少了。 合浦沿海的渔民向来靠采珠为生,很少有人种植稻米。采珠多, 收入高,买粮食花些钱不在乎。如今产珠少,收入大量减少,渔民们 连买粮食的钱都没有,不少人因此而饿死。 汉顺帝刘保继位后,派了一个名叫孟尝的人当合浦太守。孟尝 到任后,很快找出了当地渔民没有饭吃的原因;下令革除弊端,废除 盘剥的非法规定,并不准渔民滥捕乱采,以便保护珠蚌的资源。不到 一年,珠蚌又繁衍起来,合浦又成了盛产珍珠的地方。

合浦珠还说的是什么?

孟尝,字伯周,是东汉时会稽上虞(今属浙江省)人。汉桓帝时,他被任命为合浦(在今广西合浦县一带)郡的太守。

合浦郡地临南海,盛产珍珠,不产谷物。当地居民主要 依靠在大海中采集珍珠,然后运到交趾(即越南)一带销售,买回粮食。然而,孟尝的前任太守是一个贪婪的官吏。他在任职期间,想尽各种办法搜刮钱财。百姓所采集的珍珠,大多数落入太守和他下面层层贪官的私囊。而且贪官们只顾拼命采集和搜刮珍珠,而不管对珠蚌的养殖和保护。日子久了,珍珠被采集殆尽,产量迅速减少。按百姓的说法,是珠蚌迁徙到别处去了。从此,合浦不再出产珍珠。老百姓没有了珍珠换取粮食,生活十分贫困,饿死的人也不少。

孟尝当上太守后,了解到这些情况,他决心改变这种状况。于是,他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制止中饱私囊的不法行为,并大力鼓励和扶植珍珠的生产。不到一年合浦郡便有了巨大的变化,珍珠产量大增,市场也活跃起来。当然,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这样一来,人们又纷纷传说:原来迁徙了的珠蚌又回来了。

合浦还珠是什么意思?

比喻东西失而复得或人去而复回。

还有一个故事:东汉时代, 孟尝曾任全浦太守。 那一带地属沿海, 不产化合物果实而盛产珍珠。 那里百姓需要的粮食, 多从隔邻交趾郡 运来,两地经常有商贩往返以合浦珠宝交换交趾粮食。 怎知在孟尝未出任合浦太守之前, 那前任太守却是个贪得无厌之辈。 他命令采珠的老百姓, 凡采到珠宝, 全部要送到太守衙门, 为他所有,他只把少许次等的珠宝还给采珠的人维持生活。说也奇怪, 自从太守命令下达之后, 那里的蚌逐渐减少, 自然地迁移至交趾郡边界。 由于海里的蚌迁移了地方, 合浦一带变为一无长物,行旅商贩当然不会再到, 没有粮食,百姓饿死的不知多少。 孟尝到任后, 首先革除先前那贪官的不合理法规, 处处为民求利。 不到一年,那些迁移而去的蚌又重回合浦, 百姓便过实安乐的生活。

合浦珠还常用来比喻什么

【故事阐述】

 后来“合浦珠还”就被用来比喻物品失而复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文翻译: 

东汉时合浦郡产珍珠,居民自海港中采集珍珠,以换取生活所需的米食为生。之前在此任职的太守,大多违法贪污,将人民采集的珍珠,据为己有。珠蚌突然迁移到别处,导致合浦郡再也不能生产珍珠,因而路上到处都是因为饥饿而死的人。孟尝到此任职后,推行教化,一年之内,珠蚌再度回来,合浦郡又恢复盛产珍珠了。

细节请看:

合浦珠还 译文

合浦珠还 ( hé pǔ zhū huán )

【解 释】 合浦县,原属广东,现属广西,因为是沿海县,水产发达,特别是产珍珠著名,现用“合浦珠还”比喻失物复得或人去复还。

【出 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循吏传·孟尝》:“(合浦)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址比境……尝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曾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

【用 法】 主谓式;作宾语;比喻物归原主或人去而复归

【示 例】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霍女》:“而~,君幸足矣,穷问何为?”

【近义词】 物归原主、合浦还珠

【典 故】

东汉时,合浦郡沿海盛产珍珠。那里产的珍珠又圆又大,色泽纯正,一直誉满海内外,人们称它为“合浦珠”。当地百姓都以采珠 为生,以此向邻郡交趾换取粮食。 采珠的收益很高,一些官吏就乘机贪赃枉法,巧立名目盘剥珠民。为了捞到更多的油水,他们不顾珠蚌的生长规律,一味地叫珠民 去捕捞。结果,珠蚌逐渐迁移到邻近的交趾郡内,在合浦能捕捞到的 越来越少了。 合浦沿海的渔民向来靠采珠为生,很少有人种植稻米。采珠多, 收入高,买粮食花些钱不在乎。如今产珠少,收入大量减少,渔民们 连买粮食的钱都没有,不少人因此而饿死。 汉顺帝刘保继位后,派了一个名叫孟尝的人当合浦太守。孟尝 到任后,很快找出了当地渔民没有饭吃的原因;下令革除弊端,废除 盘剥的非法规定,并不准渔民滥捕乱采,以便保护珠蚌的资源。不到 一年,珠蚌又繁衍起来,合浦又成了盛产珍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