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上兵伐谋是什么意思 上兵伐谋是什么

“上兵伐谋”意思就是指上乘的用兵之法

“上兵伐谋”出自《孙子兵法·谋攻篇》原文为: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释义:上等的用兵之道是凭借谋略取得胜利,其次就是用外交战胜敌人,再次是用武力击败敌军,最下之策是攻打敌人的城池。攻城,是不得已而为之,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这次印度在洞朗的退兵,我们就是用此法“上兵伐谋”而没有费一枪一弹。

“上兵伐谋”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

用兵的上策,是以谋略取胜。

1.读音:

[ shàng bīng fá móu ]

2.出自:

孙武《孙子兵法》

3.人物简介:

孙武(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孙武大约活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五世纪初,由齐至吴,经吴国重臣伍员(伍子胥)举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为将。他曾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占领楚国都城郢城,几近覆亡楚国。

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他撰著的《孙子兵法》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军事学术史和哲学思想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哲学等领域被广泛运用。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该书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4.总评:

孙武被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兵圣(兵家至圣)等。1123年(宣和五年),北宋朝廷追尊孙武为“沪渎侯”。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孙武。

孙武和他的军事思想享誉古今、蜚声中外,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在世界军事史上亦有着极高的地位。他的《孙子兵法》被国际上认为它是“世界古代第一部兵书”,现在不仅于军事领域,而且在经济、体育等方面,都受到了关注和应用。

上兵伐谋是什么意思?

上等的军事行动是用谋略挫败敌方的战略意图或战争行为,其次就是用外交战胜敌人,再次是用武力击败敌军,最下之策是攻打敌人的城池。攻城,是不得已而为之,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在实际运用上,可分为两个范畴、四个层次。“伐谋”和“伐交”属于“不战”思维;“伐兵”和“攻城”属于“慎战”思维。其一,“上兵伐谋”是指依靠谋略运用,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手段的综合运作,不待对立双方矛盾激化即先期解决争端。其二,“其次伐交”是指当矛盾已经显现时,动员本国和有关国家的力量,显示决心,造成压倒优势或力量制衡,辅之晓以利害,经过折冲与妥协,达到不诉诸武力而达成战略目的。其三,“其次伐兵”是指动用部分军事力量,在敌方政治、经济重心之外解决敌人,以便把战争损害减少到最低限度。其四,“其下攻城”是指在上述三项努力无效的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即攻取敌方战略要地乃至全部领土。必须承认,在军事对抗中,完全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结局,即使处于优势与主动地位的一方,也是不容易实现的。

上兵伐谋,是什么意思?

释义:上等的用兵之道是凭借策略取得胜利,其次就是用外交战胜敌人,再次是用武力击败敌军,最下之策是攻打敌人的城池。

出自:春秋时期孙武《《孙子兵法·谋攻篇》: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輼,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

白话文:

所以,上等的用兵之道是凭借策略取得胜利,其次就是用外交战胜敌人,再次是用武力击败敌军,最下之策是攻打敌人的城池。攻城,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制造大盾牌和四轮车,准备攻城的所有器具,起码得三个月。

扩展资料

《孙子兵法》的影响:

1、《孙子兵法》成书于春秋末期,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最完整、最著名的军事著作,在中国军事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孙子兵法》不仅仅是一部兵书,不仅止于中华文化中的重要遗产,它更代表着炎黄子孙的智慧、思想、文化,是几千年华夏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智慧根基、源泉。

3、在现代,孙子兵法的作用远远不再局限于一本军事著作的范畴,它还被广泛运用于政治斗争、商业竞争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人们提供了许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上兵伐谋

什么是上兵伐谋?

上等的军事行动是用谋略挫败敌方的战略意图或战争行为,其次就是用外交战胜敌人,再次是用武力击败敌军,最下之策是攻打敌人的城池。攻城,是不得已而为之,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出自《孙子兵法·谋攻》。

伐:本意是杀伐,征讨。这里可解作“征服”、“取胜”。

上兵:用兵的上策。

交:结盟,交好。

意思是:用兵的上策是在战略上挫败敌人,其次是在外交上挫败敌人,再次是用进攻挫败敌人,最下策是攻打敌人的城池。

在实际运用上,可分为两个范畴、四个层次。“伐谋”和“伐交”属于“不战”思维;“伐兵”和“攻城”属于“慎战”思维。其一,“上兵伐谋”是指依靠谋略运用,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手段的综合运作,不待对立双方矛盾激化即先期解决争端。其二,“其次伐交”是指当矛盾已经显现时,动员本国和有关国家的力量,显示决心,造成压倒优势或力量制衡,辅之晓以利害,经过折冲与妥协,达到不诉诸武力而达成战略目的。其三,“其次伐兵”是指动用部分军事力量,在敌方政治、经济重心之外解决敌人,以便把战争损害减少到最低限度。其四,“其下攻城”是指在上述三项努力无效的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即攻取敌方战略要地乃至全部领土。必须承认,在军事对抗中,完全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结局,即使处于优势与主动地位的一方,也是不容易实现的。

孙子在这里的意思其实就是说:要以最小的代价去达到战略目的,能不动武就不要动武,能不牺牲就避免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