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王佐之才代表什么意思?有什么来历吗?
本文目录一览:
王佐之才是什么意思
当我们形容一个人在治国安邦方面拥有经天纬地的才能,往往会称之为王佐之才。
王佐指“佐王”,辅助帝王君主之意。
之才指“才学能识”,表明辅佐之臣的能力之高,多指治国奇才。
此词汇的出处是《汉书·董仲舒传》
原句为:刘向称董仲舒有王佐之材,虽伊、吕亡以回。
举例:当朝一见,许其王佐之才,行路相逢,知其美人之赠。
古时很多军机谋士就被誉有“王佐之才”,这既是对文臣极大的肯定,又是鼓舞士子们“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的蔚然之风
例如:三国时代的荀彧就被称有“王佐之才”。
请问有王佐之才是什么意思?
王佐之才是指人有才干,可以达到辅佐帝王的能力。
21年前,风华正茂、儒雅俊美的荀彧从袁绍控制的翼州出走,来到兖州的东郡,投奔当时实力与名望还远远不如袁绍的曹操。曹操是那样的高兴,拉着他的手,不止一次地对身边人说:“这是我的张子房啊!”
这位被曹操誉为张良的年青人出生于颖川郡一个极有名望的家族,他的祖父生子八人,被时人号为“八龙”,他的兄弟子侄辈也都知名于当世,南阳名士何隅对荀彧更是推崇备至,说他是“王佐之才”。汉献帝永汉年间(189年),他以孝廉的身份被拜为守宫令,进入官场。董卓作乱朝纲,为避董卓,他要求外派,来当亢父当县令,很快又弃官回乡。回到颖川后,他对家乡的父老说:“颖川是兵家必争之地,天下有变,则这里必定会遭受战火,应当尽早离开,不能久居。”父老们都安土重迁,犹豫不决,正好他们的老乡、时任翼州牧的韩馥派骑兵来迎接乡亲,荀彧独自率宗族去了翼州。后来,董卓部将李榷出关东一直掳掠到颖川、陈留一带,留在颖川的乡亲们果然多被乱军杀害,由此,人们不得不佩服荀彧的远见卓识。荀彧在翼州待了没多久,韩馥的地盘被袁绍夺了。袁绍也久闻荀彧的大名,待哀叹以上宾之礼。其弟荀湛、同郡的辛评、郭图都投奔到袁绍帐下做事了,但荀彧料定袁绍终不能成大事业,决定离开翼州。当时,曹操以奋武将军的身份驻扎在兖州东郡,荀彧就这样来到曹操帐下,并且欣然接受了司马的职务。后来,曹操领了兖州牧,当了镇东将军,荀彧一直以司马身份相随。
历史上常说的王佐之才,到底是什么意思
王佐之才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wáng zuǒ zhī cái,意思是具有非凡的治国能力,出自《汉书·董仲舒传》。
王佐不是人名,是佐王的意思,就是辅佐君王成就伟业的才能。
岳鹏之举,王佐之才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具有非凡的治国能力,辅佐帝王成就大业的才干。
王佐之才,出自东汉班固的《汉书·董仲舒传》:“刘向称董仲舒有王佐之材,虽伊、吕亡以回。”
译文:刘向说董仲舒有辅佐帝王的人才,虽然伊、吕无以挽回。
在小说《岳飞传》中,有一典故叫做王佐断臂。王佐利用苦肉计诈降取得金兀术的信任,然后得以在金营中随意走动,继而成功策反猛将陆文龙,为南宋取得胜利作出贡献。
扩展资料:
南宋时,金兵南侵,金兀术与岳飞在朱仙镇摆开决战的战场。金兀术有一义子,名叫陆文龙,这年十六岁,英勇过人,是岳家军的劲敌。陆文龙本是宋朝潞安州节度使陆登的儿子,金兀术攻陷潞安州,陆登夫妻双双殉国。
金兀术将还是婴儿的陆文龙和奶娘掳至金营,收为义子。陆文龙对自己的家世完全不知。一日,岳飞正在思考破敌之策,忽见部将王佐进帐。岳飞看见王佐脸色蜡黄,右臂已被斩断(已敷药包扎),大为惊奇,忙问发生了什么事。
原来王佐打算只身到金营,策动陆文龙反金。为了让金兀术不猜疑,才采取断臂之计。岳飞十分感激,泪如泉涌。
王佐连夜到金营,对金兀术说道:“小臣王佐,本是杨么的部下,官封车胜侯。杨么失败我只得归顺岳飞。昨夜帐中议事,小臣进言,金兵二百万,实难抵挡,不如议和。
岳飞听了大怒,命人斩断我的右臂,并行命我到金营通报,说岳家军即日要来生擒狼主,踏平金营。臣要是不来,他要斩断我的另一只臂。因此,我只得哀求狼主。”
金兀术同情他,叫他“苦人儿”,把他留在营中。王佐利用能在金营自由行动的机会,接近陆文龙的奶娘,说服奶娘,一同向陆文龙讲述了他的身世。文龙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后,决心为父母报仇,诛杀金贼。王佐指点他不可造次,要伺机行动。
金兵此时运来一批轰天大炮,准备深夜轰炸岳家军营,幸亏陆文龙用箭书报了信,使岳军免受损失。当晚,陆文龙、王佐、奶娘投奔宋营。王佐断臂,终於使猛将陆文龙回到宋朝,立下了不少战功。
“王佐之才”是什么典故
逸群之才侧重于个人的品质、文化、艺术修养,王佐之才偏向于治国安邦、辅佐君王的经天纬地之才。
释义
王,君主或帝王,多指国家元首;佐,辅佐; 才,才干、能力、智谋;王佐,即为“佐王”(古汉语倒装);王佐之才,是指某人(或谋臣)具有非凡的治国能力。
出处
《汉书·董仲舒传赞》:“刘向称董仲舒有王佐之材,虽伊、吕亡以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