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高的近义词是什么?
应该是:伟大.崇高是审美范畴的一种。又称壮美。就审美对象而言,崇高具有强大的威力,表现在人格与道德行为中、自然界事物的状貌样态中、艺术作品的形态与格调中;就审美经验而言,它使主体受到震撼,带有庄严感或敬畏感,甚至伴有某种程度的恐惧或痛苦。同其他审美范畴相比较,崇高与悲剧性相近,都伴有巨大的情感跌宕。实践主体能动性方面的崇高,表现为人格与首先行为中的强大威力。实践对象化领域中的崇高,表现为自然界事物状貌样态中的强大威力。I.康德曾把它们区分为数学的(数量的、体积的、空间的、静态的)与力学的(力量的、能量的、动力的、动态的)两类,实际上两者常交融并存。艺术作品可以把这两方面的表现融为一体,以人格心灵的崇高为内容,以物体景象的崇高为形式,使震撼人心的威力更为凝炼集中。在欧洲,最早提到崇高的是公元1世纪古罗马一篇佚名的论文《论崇高》,作者认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并以海洋、尼罗河、多瑙河、莱茵河为例进行说明。在西方美学史上第一个把崇高与美严格区别开来的,是英国的E.博克,英国的另一些美学家不承认恐惧和痛苦在崇高体验中的作用,认为崇高感是伟大引起的。在中国的传统美学中,崇高或壮美常用“大”来表述。它侧重在主体方面、社会价值方面,而不是对象方面、自然状貌方面。孟子把他所强调的人格美称为“浩然之气”。在对个体人格的评价中,他提出善、信、美、大、圣、神六个等级,提到“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他所说的“大”,比一般的美在程度上更鲜明强烈,在范围上更广阔宏伟,是一种辉煌壮观的美。这样的崇高概念与西方传统美学中的概念相比,侧重点不同,但如果把这种品格同有关的遭遇联系起来考察,所涉及的对象世界中同样包含引起忧患困苦的因素。与西方美学所讨论的崇高特征仍是相近的。
参考资料:
?cl=3&wd=%B3%E7%B8%DF&t=5
“崇高”的近义词是什么?
高明、高超、伟大、显贵、高贵、优良、优异、高尚、尊贵、上流。
高超[gāochāo]
谓超脱世俗。
三国魏阮籍《答伏义书》:“若良运未协,神机无准,则腾精抗志,邈世高超,荡精举于玄区之表,摅妙节于九垓之外。”
好得超出一般;卓越。
南朝梁简文帝《侍讲诗》:“英迈八解心,高超七花意。”清吴炽昌《客窗闲话续集·语怪》:“考官方全诵之曰:‘文实高超。’”鲁迅《书信集·致增田涉》:“季札,春秋时吴国的太子,以道德高超著称。”
谓高出地面或超过他物。
唐沉佺期《峡山赋》:“﹝峡山﹞冠出巫山之十二,高超法界之三千。”
伟大[wěidà]
巨大;魁梧。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伊烂拏钵伐多国》:“国南界大山林中多诸野象,其形伟大。”陈天华《狮子吼》:“那方丈年约五十馀岁,身躯伟大。”郭沫若《虎符》第二幕:“有间,一伟大男子出城,年在四十左右。”
崇高;雄伟;令人景仰。
梁启超《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总论》:“於戏,伟大哉我国民!”艾青《艾青诗选·自序》:“中国人民,伟大的中华民族,以自己的鲜血来洗刷近百年来被奴役的耻辱。”巴金《秋·序》:“我不敢比拟伟大的心灵,不过我也有过友情的鼓舞。”
宏大;不寻常。
穆湘玥《中国棉织业发展史》:“大规模之纺织工业,厂屋如云,织工如鲫,机声轧轧,运转自如,生产力伟大,实数百倍於手工业纺织,而其出品之佳良,亦远非手工粗制之品可以拟。”毛泽东《<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按语》三四:“中国的妇女是一种伟大的人力资源。”郭沫若《恢复·峨嵋山上的白雪》:“我站在月光下的乱石之中,要感受着一片伟大的苍凉。”
显贵[xiǎnguì]
显达尊贵。
《史记·儒林列传》:“诸齐人以《诗》显贵,皆固(辕固生)之弟子也。”《陈书·袁敬传》:“家世显贵,赀产充积。”胡也频《到莫斯科去》:“我们不要忘记,其中显贵的人也免不了有幸运造成的。”
指显达尊贵的人。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近在议曹,共平章百官秩禄,有一显贵,当世名臣,意嫌所议过厚。”清周亮工《题蕉堂索句图》:“抚今追昔,叹息久之。记一显贵见此图,讶然曰:‘堂岂宜蕉名?’”萧乾《一本褪色的相册·<鱼饵·论坛·阵地>》:“以名流显贵和美女明星的玉照为主要内容。”
高贵[gāoguì]
显贵;尊贵。
汉焦赣《易林·家人之困》:“避祸逃殃,身外不伤。高贵疾颠,华落堕凶。”唐李商隐《杂纂》:“认他高贵为亲。”《红楼梦》第三七回:“一样这屋里的人,难道谁又比谁高贵些?”杨朔《木棉花》:“轻细的縠纱已经披上士女高贵的躯体,而苦力们赤着脊梁,光着脚板,在推,在拉,在掮。”
尊重,珍视。
《三国志·魏志·荀彧传》“太祖虽征伐在外,军国事皆与彧筹焉”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典略》:“﹝祢衡﹞恃才傲逸,臧否过差,见不如己者不与语,人皆以是憎之。唯少府孔融高贵其才。”
高超珍贵。
清李渔《闲情偶寄·颐养·畜养禽鱼》:“然鹤之善唳善舞,与鹿之难扰易驯,皆品之极高贵者。”
高尚尊贵(多指品德)。
曹禺《雷雨》第一幕:“我觉得她更高贵了。”陈毅《记淮海前线见闻》诗:“同志带花最高贵,疼痛可减退?”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一章:“他虽然有一个消化玉米糊糊、窝窝头的胃,他觉得自己精神上,比这个富农要高贵百倍。”
即三国魏高贵乡公曹髦。
《文选·干宝<晋纪总论>》:“高贵冲人,不得复子明辟。”李善注:“《魏志》曰:‘高贵乡公讳髦,字士彦。齐王废,即皇帝位。’”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时序》:“少主相仍,唯高贵英雅,顾盼合章,动言成论。”
高尚[gāoshàng]
使保持高洁。
《易·蛊》:“不事王侯,高尚其事。”高亨注:“下‘事’字,伪《孟子外书文说》篇引作‘志’,必有所据,当从之……意谓:夷齐不为周臣,高尚其志,而得凶祸,饿死于首阳山。”《后汉书·党锢传·李膺》:“天下士大夫皆高尚其道,而污秽朝廷。”清俞樾《群经平议·孟子二》“夫章子,子父责善而不相遇也”:“匡章盖齐之处士,亦是高尚其志者。”
指高洁的节操。
《晋书·隐逸传·陶潜》:“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宋范仲淹《赠方秀才楷》诗:“高尚继先君,嵓居与俗分。”
指志行高洁的人;隐逸之士。
《北史·李先传》:“﹝昭徽﹞寻师访道,不远千里。遇高尚则倾盖如旧,见庸识虽王公蔑如。”清钱谦益《太祖实录辨证一》:“善长挈家草莽,诣军门,俯伏于前,岂隐居高尚者耶?”
崇尚,提倡。
汉荀悦《汉纪·成帝纪一》:“时五侯羣弟竞为奢侈……然皆通敏人事,好士养贤,倾财施与,以相高尚。”《宋书·五行志二》:“王恺、羊琇之畴,盛致声色,穷珍极丽。至元康中,夸恣成俗,转相高尚,石崇之侈,遂兼王何而俪人主矣。”唐玄奘《大唐西域记·萨他泥湿伐罗国》:“家室富饶,竞为奢侈。深闲幻术,高尚异能。”
崇高。与“卑鄙”相对而言。
元胡用和《粉蝶儿·题金陵景》套曲:“讲景物稀奇,凤城围遶,士民高尚。”洪深《少奶奶的扇子》第三幕:“这个女人,道德之高尚,品格之清洁,我们男人,是万万不能及的。”
指有意义的、非低劣的。
瞿秋白《文艺杂著续辑·“矛盾”的继续》:“高尚的娱乐总得有一些。”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一篇二:“生意也并不是什么好高尚的营业,只是做了一个卖瘟猪肉的小食物的贩子罢了。”
究竟的近义词是什么-究竟的近义词是什么标准答?究竟的近义词是什么标准答案
究竟的近义词是到底、终究。
纳闷的近义词是什么标准答案
【近义词】:疑惑,烦懑,苦闷,烦恼,烦闷,苦恼,不快,忧愁
近义词:崇高( ),闪耀( )。
崇高--高尚、崇尚。 闪烁--闪耀。 波涛--浪涛
崇高 啥意思
审美范畴的一种。又称壮美。就审美对象而言,崇高具有强大的威力,表现在人格与道德行为中、自然界事物的状貌样态中、艺术作品的形态与格调中;就审美经验而言,它使主体受到震撼,带有庄严感或敬畏感,甚至伴有某种程度的恐惧或痛苦。同其他审美范畴相比较,崇高与悲剧性相近,都伴有巨大的情感跌宕。实践主体能动性方面的崇高,表现为人格与首先行为中的强大威力。实践对象化领域中的崇高,表现为自然界事物状貌样态中的强大威力。I.康德曾把它们区分为数学的(数量的、体积的、空间的、静态的)与力学的(力量的、能量的、动力的、动态的)两类,实际上两者常交融并存。艺术作品可以把这两方面的表现融为一体,以人格心灵的崇高为内容,以物体景象的崇高为形式,使震撼人心的威力更为凝炼集中。在欧洲,最早提到崇高的是公元1世纪古罗马一篇佚名的论文《论崇高》,作者认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并以海洋、尼罗河、多瑙河、莱茵河为例进行说明。在西方美学史上第一个把崇高与美严格区别开来的,是英国的E.博克,英国的另一些美学家不承认恐惧和痛苦在崇高体验中的作用,认为崇高感是伟大引起的。在中国的传统美学中,崇高或壮美常用“大”来表述。它侧重在主体方面、社会价值方面,而不是对象方面、自然状貌方面。孟子把他所强调的人格美称为“浩然之气”。在对个体人格的评价中,他提出善、信、美、大、圣、神六个等级,提到“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 ”。他所说的“大”,比一般的美在程度上更鲜明强烈,在范围上更广阔宏伟,是一种辉煌壮观的美。这样的崇高概念与西方传统美学中的概念相比,侧重点不同,但如果把这种品格同有关的遭遇联系起来考察,所涉及的对象世界中同样包含引起忧患困苦的因素。与西方美学所讨论的崇高特征仍是相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