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成语唇亡齿寒的典故
唇亡齿寒
【拼音】:chún wáng chǐ hán
【释义】: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关。
近义词: 唇齿相依、息息相关
反义词: 隔岸观火、素昧平生
成语故事:
春秋时候,晋献公想消灭虢(guo,在陕西宝鸡)国。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国。大夫荀息建议,把献公的美玉和宝马,送给虞国国君,请求借道。晋献公接受了。
虞君见礼物,很高兴,答应借道。大夫宫之奇阻止说:“不行啊!虞国和虢国就象牙齿和嘴唇的关系,没有了嘴唇,牙齿就会感到寒冷(唇亡齿寒)。我们两个小国相互依存,有事可以彼此帮助,万一虢国被消灭了,我们虞国也就难保了。借道给晋国万万使不得。”虞君不听。
果然,晋国军队借道虞国,消灭了虢国。回来时顺便又消灭了虞国。
“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
(出自《左传?僖公五年》)
唇亡齿寒的典故
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唇亡齿寒的典故,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唇亡齿寒的典故1
亡: 失去。嘴唇没有了,牙齿暴露于外,就会感到寒冷。谓失去一方,另一方就受到威胁损害。语出《左传·僖公五年》。
公元前655年,晋国想消灭虢(guó)国。但到虢国中间必须经过虞国,晋国于是派使者向虞国借道。虞国大夫宫之奇极力反对。他对虞公说:“虢国和虞国是互相依存的近邻,如果虢国亡了,虞国也就难以自保。晋国是不可相信的,过去我们吃过借路的苦头,现在可不能再上当了。俗话说‘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虢国和虞国之间的关系就是这种唇齿相依的关系。”但是虞公不听,说晋侯不会伤害虞国,最后借道给晋。
晋国军队顺利通过虞国后,很快便将虢国消灭。晋军在回师途中,即赖在虞国驻下不走。不久,晋军袭击虞国,虞公被俘,虞国便告灭亡。
现“唇亡齿寒”用来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
唇亡齿寒的典故2
典源出处
《左传·僖公五年》:“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 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 (颊骨) 车 (牙床) 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而虞公“弗听,许晋使。”后晋先借道灭虢,返回时再灭虞。杨伯峻注:“唇亡齿寒,《赵策》、《齐策》 皆云‘唇亡则齿寒’,《韩非子·存韩篇》、《庄子·胠箧篇》、《吕氏春秋·权勋篇》、《淮南子·说林篇》作‘唇竭则齿寒’,《韩策》作‘唇揭者,则齿寒’。竭与揭皆反举之意,此盖当时俗语,各人所道微异耳。”后人用“唇亡齿寒”,多指虞、虢一事。
释义用法
虞国臣子宫之奇说,虞、虢两国相邻,相互依存,就像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觉得冷一样,虢国灭亡了,虞国也会随之灭亡。后用此典比喻双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用典形式
【唇亡】 清·黄遵宪:“岂有行人真坐罪,忍看邻国到唇亡。”
【唇齿】 唐·高适:“股肱瞻列岳,唇齿赖长城。”
【辅车】 宋·刘筠:“处末加骈拇,于中或辅车。”
【忌唇齿】 宋·张孝祥:“比邻寒亡忌唇齿,君但勤渠送川纸。”
【唇齿国】 唐·杜甫:“战连唇齿国,军急羽毛书。”
【唇齿累】 明·李东阳:“惜哉鹬蚌功,误为唇齿累。”
【唇亡齿枯】 唐·白居易:“不知箭折弓何用,兼恐唇亡齿亦枯。”
【暮虢朝虞】 金·元好问:“洛阳城阙变灰烟,暮虢朝虞只眼前。”
唇亡齿寒的典故3
韩楚交战,韩国为小国,急谴使者外出求救,来到秦国的这个使者叫做尚靳,当时秦国的国君是昭公,但是真正把持国政的却是穰侯魏冉和昭公的母亲宣太后,无论尚靳说的天花乱坠,秦国就是不愿意出兵(具体原因,大概与秦国正在进行西进战略不愿意与楚国正面交锋有关)后来尚靳急了,居然就在咸阳著书立说指斥秦国不义。
秦国脸面上也不好看,见打发不走这个牛皮糖,干脆来了个更绝的,由宣太后召见使者尚靳。
宣太后是战国时期乃至我国古代的著名美女之一,青年丧夫,风韵尤存,见到尚靳进殿一双脉脉含情的眼睛在尚靳身上上下扫来扫去。
尚靳本来以为宣太后召见事情大有转机,没想到一个成熟MM与自己对上了眼,被电的不知所以,所幸,国家大事在身不可耽误,当堂慷慨承词,洋洋洒洒把唇亡齿寒的道理说了个通彻,自以为可以打动这个在宫中没有见识过什么大世面的未亡妙人。
宣太后终于开口了:“尚帅哥讲的好有道理哦,不过以我妇人之见……”
下面就是载于历史当庭史官记录下的话语“妾事先王也,先王以其髀加妾之身,妾困不疲也;尽置其身妾之上,而妾弗重也,何也?以其少有利焉。今佐韩,兵不众粮不多,则不足以救韩。夫救韩之危,日费千金,独不可使妾少有利焉?”
尚靳哭了,是的,尚靳真的哭了
他被耍了个通透,秦国根本没有出兵的意思,宣太后出面不过是把无赖嘴脸摆到了及至——我们就是妇人之见,你们爱说什么说什么去吧,我们根本不在乎。
秦国并非不想和楚国作战,不过确实是时机未到,没有任何的好处,后来宣MM(嗯宣其实是尊号不是名字)任用武安君白起,千古杀神,打的楚国赵国屁滚尿流的时候却一点也没有迟疑。
那么宣MM当初到底说了些什么啊?
这段话翻译成白话就是:
“帅哥啊,美女我当时侍奉死老公的时候,他坐在人家身上,人家就会觉得好累的耶。可是他整个身子趴在人家身上的时候,人家却一点也不累的吗!这个是为什么呀,帅哥应该知道的咩,因为后面那个姿势人家舒服啦。那么帅哥你要我们去帮韩国,发兵少了没用,发兵多了日费千金,你们韩国又能给我们什么好处呢?喏,帅哥你说对不啊。”
两千年后,清朝的王士桢对宣太后这段语录唉声叹气,说:“此等话语,出于妇人之口,入于使者之耳,载于国史之笔,皆大奇!”
所以说王士桢永远都登不上朝堂之高,你管它说的都是些啥呢,只要达到了国家目的,就都是管用的话。
尚靳拿嘴唇牙齿来打比方,谁知道宣太后水准更高,全身都上阵了,区区唇齿部分岂能敌得过全身乎哉?再说宣太后的道理浅显易懂,只要是正常人就不敢说自己听不明白。于是尚靳不得不败下阵来。
妇人之见远比唇亡齿寒更寒。
唇亡齿寒的典故4
亡:失去。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关。假:借复:再次表:外围
左丘明《左传·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国家、人际之间的关系
清·梁启超《论支那独立之实力与日本东方政策》:“诚所谓自撤藩篱,招~之戚而已。
唇齿相依、息息相关休戚相关
隔岸观火、素昧平生
口无遮挡
春秋时期,晋国为攻打虢国,晋王采纳大将荀息的建议,送晋王的玉石与宝马给虞王,向虞国借道攻虢。虞王不接受宫之奇邻国之间就是嘴唇与牙齿的关系的观点,允许晋国借道攻虢,结果晋灭虢后三年就消灭虞国,夺回宝物。
春秋时候,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就找借口说邻近的虢(guó)国经常侵犯晋国的边境,要派兵灭了虢国。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地。“怎样才能顺利通过虞国呢?”晋献公问手下的大臣。大夫荀息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我们送他价值连城的美玉和宝马,他不会不答应借道的。”晋献公一听有点舍不得,荀息看出了晋献公的心思,就说:“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虢国灭了,虞国也不能独存,您的美玉宝马不过是暂时存放在虞公那里罢了。”晋献公采纳了荀息的计策。
虞国国君见到这两样珍贵的礼物,顿时心花怒放,听到荀息说要借道虞国之事时,当时就满口答应下来。虞国大夫宫之奇听说后,赶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国和虢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我们两个小国相互依存,有事可以彼此帮助,万一虢国灭了,我们虞国也就难保了。俗话说:‘唇亡齿寒’,没有嘴唇,牙齿也保不住啊!借道给晋国万万使不得。”虞公说:“人家晋国是大国,现在特意送来美玉宝马和咱们交朋友,难道咱们借条道路让他们走走都不行吗?”宫之奇连声叹气,知道虞国离灭亡的日子不远了,于是就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了虞国。
果然,晋国军队借道虞国,消灭了虢国,随后又把亲自迎接晋军的虞公抓住,灭了虞国。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五年》。成语“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
唇亡齿寒的典故5
那位西方的霸主比齐桓公还有两招儿,气量大,毅力强,什么事都沉得住气。他就是秦国的国君秦穆公。秦穆公一向低着头苦干,也不跟中原诸侯争地盘。他认为要做大事得有人才,单凭一两个人是不顶事的。他就想尽办法搜罗天下人才。还真给他找到了好些个。第一个人物叫百里奚。他和宁戚一样,也是给人家看牛的.,秦穆公可请他来当相国。
百里奚是虞国人[虞国,在山西省平陆县东北,在三门峡附近]。三十多岁才娶了个媳妇儿杜氏,生个儿子叫孟明视[孟明视,姓百里,名视,字孟明,所以叫孟明视;中国历史上有不少人就这么连字带名地叫,而不提姓,例如下文有蹇叔的儿子西乞术和白乙丙等]。两口子恩恩爱爱,就是家里贫寒。他打算出去找点事做,可又舍不得媳妇儿和孩子。有一天,杜氏对他说:“大丈夫志在四方,怎么能老呆在家里呐?你现在年富力强,不出去做事,难道赶到老了才出去吗?家里的事你放心,我也有一双手呐!”百里奚听了他媳妇儿的话,决定第二天就出门。当天晚上,两口子直聊了大半夜。第二天杜氏预备些酒菜,替男人送行。家里还有一只老母鸡,杜氏把它宰了。可是灶底下连劈柴也没有,杜氏就把破门的门闩当柴火烧。又煮了些小米饭,熬点儿白菜,叫他阔阔气气地吃一顿饱饭。他临走的时候,杜氏抱着小孩儿,拉住男人的袖子,眼泪是再也忍不住了,就抽抽啼啼地说:“你要是富贵了,千万别忘了我们娘儿俩。”百里奚也眼泪汪汪地劝了她一番。他离开家乡,到了齐国,想去求见齐襄公,可是没有人给他引见,只好流落他乡,过着困苦的日子。后来他什么都没有了,又害了病,只好要饭过日子。等到他到了宋国,已经四十多岁了。在那边他碰见个隐士叫蹇叔[蹇ji唇亡齿寒的历史典故n三声]。两个人一聊,挺对劲儿,就成了知己朋友。可是蹇叔也不是挺有钱的,百里奚不能跟着他过活,只好在乡下给人家看牛。
后来这两个好朋友跑了好几个地方,想找一条出路,可是怎么也找不到个适当的主人。蹇叔说:“大丈夫宁可没有事干,可不能投错了主人,失了节操。要是投靠个坏主人,半途而废,这就是不忠;跟着他一块儿受罪,又是不智。做不成大事,落个不忠不智的名儿,何苦呐?还是回去吧!”百里奚想着他的媳妇儿,打算回到虞国去。蹇叔说:“也好,虞国的大夫宫之奇是我的朋友。我也想瞧瞧他去。”他们俩就到了虞国。蹇叔去看他朋友,百里奚去瞧他媳妇儿。百里奚到了本乡,找到了以前的住处。可是他的媳妇儿和孩子哪儿去了呐?问问街坊四邻,全说不知道。也许改嫁了,也许死了。百里奚好像掉了魂似地在门口愣了半天,想起他媳妇儿劈门闩炖母鸡的情形,不由得直掉眼泪。他媳妇儿的声音还挂在他耳朵边:“你要是富贵了,千万别忘了我们娘儿俩!”他鼻子里哼哼地苦笑了一声,说:“还说富贵呐!”他不能老在那儿站着,就很伤心地走了。他去瞧蹇叔。蹇叔带着他去见大夫宫之奇。宫之奇请他们留在虞国,还说他一定引他们去见虞君。蹇叔播了摇头,说:“虞君爱小便宜,不像个大人物。”百里奚说:“我已经奔忙了这么些年了,就留在这儿吧。”蹇叔叹了一口气,说:“这也难怪你,不过我还是回去。以后您要瞧瞧我,就上鸣鹿村好了。”打这儿起,百里奚跟着宫之奇在虞国做大夫。哪儿知道果然不出蹇叔所料,虞君为了爱小便宜,连国也亡了。
公元前655年(就是齐桓公会合诸侯在首止开会那一年),晋献公派大夫荀息到了虞国,送上一匹千里马和一对最名贵的玉璧,说:“虢国[又叫北虢,在山西省平陆县,在三门峡附近]老侵犯我们,我们打算跟他们打一阵。贵国可以不可以借给我们一条道儿让我们过去?”虞公只顾玩着玉璧,一会儿又瞧瞧千里马,说:“可以,可以!”宫之奇拦住他,说:“不行,不行!虢国跟咱们贴得那么近,好像嘴唇跟牙齿一样。俗话说‘唇亡齿寒’,就因为两个小国相帮相助,还不至于给人家灭了,万一虢国给人家灭了,虞国一定也保不住。”虞公说:“人家晋国送来这无价之宝跟咱们交好,难道咱们连一条道儿都不准人家走走?再说晋国比虢国强上十倍,就算失了一个小国,可是交上了一个大国,还不好吗?”宫之奇还想再说几句,倒给百里奚拉住了。宫之奇退了出来,对百里奚说:“你不帮我说话也就罢了,怎么还拦着我呐?”百里奚说:“跟糊涂人说好话就好像把珍珠扔在道儿上。”宫之奇知道虞国一定灭亡,就偷偷地带着家小跑了。
晋献公派大将里克带领大军经过虞国灭了虢国,回头一顺手把虞国也灭了,取回了千里马和玉璧。虞公和百里奚都做了俘虏。虞公后悔万分,对百里奚说:“当初你为什么不拦拦我呐?”百里奚说:“宫之奇说的您都不听,难道您能听我的?那时候我不说什么,就为的是今天可以跟着您呐!”
晋献公给虞公一所房子,另外送他一部车马和一对玉璧给他玩玩,说:“我可不能白白地借你的道儿。”晋献公还要重用百里奚。百里奚宁可做俘虏,不愿在敌国做官。
唇亡齿寒的意思及故事
【成语】:
唇亡齿寒
【拼音】:
[chún wáng chǐ hán]
【解释】:
唇没有了,牙齿就寒冷。比喻双方息息相关,荣辱与共。
【出处】:
《左传·僖公五年》:“ 晋侯 复假道於 虞 以伐 虢 。 宫之奇 谏曰: 虢 , 虞 之表也; 虢 亡, 虞 必从之……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 虞 虢 之谓也。”
【举例造句】:
两家公司有着多种业务关系,正所谓是唇亡齿寒。
【成语典故】:
公元前661年,晋献公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扩张,先后吞灭了很多弱小的诸侯国。晋国的国土面积和军事力量得到了迅速发展。此时,晋献公已把目光盯在了虞、虢二国上,以便扫除障碍,向中原地区发展。
晋献公找借口说邻近的虢(guó)国经常侵犯晋国的边境,要派兵灭了虢国。可是在晋国和虢国之间隔着一个虞国,讨伐虢国必须经过虞地。“怎样才能顺利通过虞国呢?”晋献公问手下的大臣。大臣荀息替晋献公拟定了一条绝好的计策。他建议用良马玉璧向虞公送重礼,行贿借道,去讨伐虢国,破坏虞、虢的联盟,然后各个击破。对于这一计策,晋献公开始有点犹豫。荀息说:“虞国国君是个目光短浅、贪图小利的人,只要我们送他价值连城的美玉和宝马,他不会不答应借道的。”
虽然晋献公对荀息的计策十分赞同,但对赠送良马、玉璧这些稀世之宝却有些割舍不下,并担心虞公收了重礼还不肯借道。荀息笑道:“虞虢两国是唇齿相依的近邻,虢国灭了,虞国也不能独存,您的美玉宝马不过是暂时存放在虞公那里罢了。”晋献公采纳了荀息的计策。
晋献公还不放心地说:“虞国大夫宫之奇十分精明能干,只要宫之奇在,定能识破送礼借道的蹊跷,必然劝虞公拒收礼物,事情就不好办了。”荀息说道:“大王不知,宫之奇的为人,聪明而不固执,又自小和虞君在一起,他肯定不会强谏,强谏也无益。再说白璧宝马,人见人爱,玩好在耳目之前,由此而招到的祸事则是以后才有的`事,这是具有上等智力的人才能意识、预见得到的,那虞君是中智以下的人,他是没有这个见识的,所以此事肯定能办成。”听后,晋献公这才放心,采纳了荀息的计策。
虞公过去只是听说过这些宝物,但无缘亲眼观赏,时感遗憾。当时一见到这两件珍贵的礼物,顿时心花怒放,听到荀息说要借道虞国之事时,当时就满口答应下来。一向力主联虢拒晋的大夫宫之奇急忙劝阻道:“晋使词谦礼重,必然于我国不利,虞虢唇齿之邻,久已结盟,方得国泰民安。俗话说得好:‘唇亡齿寒’。大王千万不可答应借道!”虞公说:“人家晋国是大国,现在特意送来美玉宝马和咱们交朋友,难道咱们借条道路让他们走走都不行吗?”
虞公终于不听劝谏,答应了晋使借道的要求。荀息回国后把虞公答应借道的事回复了晋献公。献公喜出望外,当即决定拜里克为大将,荀息为副将,率领兵车400乘,精兵二万人攻打虢国,占领了虢国的下阳(今山西省平陆县北)。
三年之后,晋献公又一次派荀息向虞国借道伐虢。虞公依然十分慷慨地允许借道。大夫宫之奇急忙又谏道:“虞和虢是互为表里的关系,虢国亡了,虞国怎么能存在下去?晋国万万不可依赖!我们怎么能与贼寇一起玩乐?一次借道,已经破坏虞虢联盟,铸成了大错。岂能再错下去?过去虞虢两国结成联盟,互相帮助,紧密团结,别国才不敢轻举妄动,欺负我们,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说的不正是虞国和虢国吗?”虞公却不以为然,认为宫之奇太多虑。
宫之奇觉得身为重臣,眼看国家将亡,却无能为力,于是就带着一家老小离开了虞国。走前留下四句话:“贪图人家白璧宝马,等于自己甘心饮毒酒啊!也像开了大门迎接强盗一样的啊!嘴唇没有了,牙齿自然要受寒冷啊!”
果然,晋国军队借道虞国,消灭了虢国,随后又把亲自迎接晋军的虞公抓住,灭了虞国。
唇亡齿寒是什么意思?有哪些典故?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左传·僖公五年》
上面这段话的中心意思是:失去了嘴唇,牙齿就会感到寒冷,用之形容利害休戚相关。这是"唇亡齿寒"这个典故的最早文字记载。
故事说的是春秋时期,强大的晋国想一举消灭自己周围相对弱小的两个小国--虢国和虞国。晋国的国君晋献公与大臣们商量,大臣们建议:
虢国和虞国相互依存,并而去之,困难太大。最好借口攻打虢国,向虞国的国君虞公借道,这样就可以今日"取虢"而明日"取虞",一箭双雕。晋献公一听,觉得这个计谋虽然很好,但不知道虞公肯不肯借道!大臣荀息说,虞公这个人很贪财物,如果你送上美玉良马,虞公不会不答应的。这良马和美玉,是晋献公最珍爱的两件宝贝,晋献公很是有点舍不得。荀息又进言道:"等灭了虢国和虞国,这些宝贝还不都是你的。只不过是暂放在他那里罢了。"
荀息终于说服了晋献公,带上良马美玉出使虞国。虞公一见这么好的宝贝,顿时眉开眼笑,答应借道给晋国。
虞国有个大臣,叫宫之奇,赶忙向虞公劝道:"俗话说'唇亡齿寒',失去了嘴唇,牙齿也就难保了。虞、虢两国,唇齿相依,虢国一亡,虞国也就跟着完了。借道是万万不行的。"
贪财的虞公根本听不进宫之奇的劝谏,收下了良马、美玉,让晋兵借道攻打虢国。
宫之奇见虞公执迷不悟,仰天长叹,为了避免战乱,只好带着家眷离开了虞国。
晋军通过虞国,直接攻打虢国都城。虢军根本就没想到晋军会从虞国那边打过来,一时措手不及,虢国一下子就被晋军灭亡了。
晋军灭掉了虢国,从原路回师,虞公亲自到城外迎接晋军,庆贺胜利。晋军趁其不备,蜂拥而上,将虞公及其大臣统统捉住,并搜出当初进献的良马、美玉。虞公,懊悔当初不听宫之奇"唇亡齿寒"的劝告,但哪里还来得及呢!
虞国为了眼前的一点利益,居然抛弃了虢国这个战略伙伴,最终自食亡国之恨,教训是极为深刻的。
1949年,当新中国刚刚从废墟中站起来,百业待兴之时,朝鲜战争爆发,战火迅速烧到了鸭绿江边,我国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要不要出兵参战?据说,在一次会议上,毛泽东引用了"唇亡齿寒"这个典故,毅然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