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言而不信的成语来历(言而有信是不是成语)

本文目录一览:

说一个人言而无信有成语怎么表达

答案:言而无信、言而不信、自食其言、背信弃义。

言而无信

yán ér wú xìn

【解释】说话不算数,没有信用。

【出处】《谷梁传·僖公二十二年》:“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

【结构】补充式。

【用法】含贬义。用于不守信用的人。一般作谓语、定语。

【正音】而;不能读作“ěr”。

【辨形】而;不能写作“尔”。

【近义词】言而不信、自食其言、背信弃义

【反义词】一言为定、一诺千金、言而有信

【辨析】~和“自食其言”;都有“说话不算数的意思”。“自食其言”比~更形象。

【例句】

(1)说话办事要讲信誉;不能~。

(2)~的人是得不到别人的尊重的。

言而无信的成语故事

言而无信

yán ér wú xìn

[释义] 信:信用。说话不算数;没有信用。原作“言而不信”。

[语出] 《谷梁传·僖公二十二年》:“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

[正音] 而;不能读作“ěr”。

[辨形] 而;不能写作“尔”。

弟子问孔子如何治国,孔子说要做到三点:要"足食",有足够的粮食;"足兵",有足够的军队;"足信",还要得到百姓的信任。弟子问,如果不得已必须去掉一项,去哪一项?孔子回答:"去兵"。弟子又问,如果还必须去掉一项,去哪一项?孔子说:"去食。民无信不立。"可见,在孔子看来,得到百姓的信任比什么都重要。

形容人不诚信的成语故事

过河拆桥、出尔反尔、背信弃义、言行不一

信口雌黄、口蜜腹剑、胡说八道、反复无常、口中雌黄、言而无信、背信弃义、

恩将仇报、翻脸无情、口是心非、信口开河

【过河拆桥的历史典故】

元朝的大臣彻里帖木耳,处理公务精明干练,善于决断。他对科举制度深恶痛绝,决心废除这种制度。后来,他升任中书平章政事,便奏告元顺帝,请求废除科举制度,得到了丞相伯颜的支持,但反对的人很多,许有壬就是其中的一个。

许有壬对伯颜说:“如果废除科举考试制度,世上有才能的人都会怨恨的。”伯颜针锋相对地说:“如果继续实行科举考试制度,世上贪赃枉法的人还要多。”许有壬反驳说:“没有实行科举考试制度的时候,贪赃枉法的人不也有很多吗?”伯颜讽刺他说:“我看中举的人中有用之才太少,只有你参政一个人可以任用!”许有壬不服气,举出许多当时中举的高官来反驳伯额。伯颜当然不会改变自己的观点,于是两人争论得非常激烈。

第二天,皇帝在祟天门下达废除科举制席的诏书,满朝文武都要去听读,许有壬被特地安排在班首听读。尽管他心里非常不愿意,但又怕得罪皇帝,只好勉强跪在班首听读诏书。听读完诏书后,百官纷纷回府,许有壬满脸不高兴地低头走路。有个名叫普化的御史特地走到他边上,凑着他的耳朵冷嘲热讽他说:“参政,你这下成为过河拆桥的人啦。”这话的意思是,你许参政是靠科举当官的,现在宣读皇上关于废除科举制度的诏书,你跪在最前面,似乎是废除科举制度的领头人,就像一个人过了桥后就把桥拆掉一样。许有壬听了又羞又恨,加快步伐离开。之后他借口有病,再也不上朝了。

形容人言而无信的成语

形容人言而无信的成语,其实言而无信本身不就是个成语嘛,哈哈!言而无信的意思是说出去的话却没有做到有信用的遵守。

诚实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质和准则,言而无信的人时间长了就不会受到大家的喜欢或欢迎,所以我们都要做言而有信的人,做言必信、行必果的人,不能做言而无信的人。

形容人言而无信的成语还可以有:出尔反尔,或者严重点说的尔虞我诈。